韦雪生

简介: 十叔,本名韦雪生,广西知名粤剧人,1930年出生,南宁邕宁县人。曾先后在南宁市凯歌粤剧团、大新县粤剧团、贵县西江粤剧团、玉林地区粤剧团等担任主角,主演过粤剧《夜吊白芙蓉》、《宝玉哭晴雯》、《钗头凤》、《胡不归》、《白梨香》、《宝莲灯》、《山乡风云》等几十个剧目,在两广粤剧界广受好评。 近年他从商之余,还倾力于组织、参与粤剧演出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为振兴、发展广西粤剧事业不遗余力。
[展开]

韦雪生的个人经历

韦雪生 - 简介

韦雪生,男,粤剧文武生。广西南宁邕宁县人。人称“十叔”。

他小时候家境贫寒,6岁便随双亲从邕宁老家到南宁“闯世界”。当时正是国难当头,南宁街头随处可见沿街乞讨的卖唱艺人,他便是从卖唱艺人那里听来粤剧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的。

成年后正式拜两广名唱梁德阶、名武打李炳峰为师,两位恩师对他要求甚严,一丝不苟对他传授唱、坐、念、打“四功”。解放前,为广西粤剧界“四大天王”之一。他演武戏时的绝技“单腿翻身”经常赢得最热烈的叫好声。“四大天王”的精彩演出在某个时期甚至达到了“扫遍邕江、左右两江无敌手”的境界。

“文革”时期,未能免受连累,他被挂上了“帝王将相的孝子贤孙”大牌游街,剧团很多道具、戏服也被毁坏。不过,这些事情都没有磨灭他对粤剧的痴迷。

曾先后在南宁市凯歌粤剧团、大新县粤剧团、贵县西江粤剧团、玉林地区粤剧团等担任主角,主演过粤剧《夜吊白芙蓉》、《宝玉哭晴雯》、《钗头凤》、《胡不归》、《白梨香》、《宝莲灯》、《山乡风云》等几十个剧目,在两广粤剧界广受好评。

出生:1930年,农历庚午年

韦雪生 - 为老友唱戏

在两广粤剧界,十叔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知名人物。同辈的喊他“十哥”,近年来一些新的粤剧小后辈,又唤他做“十公”。他从20岁起唱戏,之后50多年里因为唱戏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最后生意做大了,又拿出资金来投资成立生辉粤剧团、开粤剧茶楼。他说:“我不图钱,但是要腾出个地方让这些老朋友有茶喝,有粤剧听。”

大家对十叔评价最多的是“唱戏唱得好,做人做得好”。2006年广东最当红的粤剧文武生黄伟坤首次到南宁剧场演出,特别邀请十叔和他一起出演折子戏《吕布戏貂婵》,次日还专程到十叔的茶楼献艺。一位老戏迷回忆:“黄伟坤来那天茶楼里全部挤满了人,最后不得不把喝茶的大圆桌都全部撤下,才容得下陆续赶来的戏迷。”

南宁市粤剧团著名花旦梁素梅虽然拿到了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但回想起早些年在茶楼里唱戏的经历仍然十分感动:“那些老观众上来送一束花或者一个花篮,虽然只是2元、5元,但却是他们的心意,是他们喜欢你、为你捧场的一种表达方式。”

韦雪生 - 与粤剧的不解之缘

十叔小时候家境贫寒,他6岁便随双亲从邕宁老家到南宁“闯世界”。当时正是国难当头,南宁街头随处可见沿街乞讨的卖唱艺人,他便是从卖唱艺人那里听来粤剧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的。

十叔成年后正式拜两广名唱梁德阶、名武打李炳峰为师,两位恩师对他要求甚严,一丝不苟对他传授唱、坐、念、打“四功”。根据一位行内老前辈回忆,解放前,有四名当红小生并称广西粤剧界“四大天王”,其中一员大将就是十叔,他演武戏时的绝技“单腿翻身”经常赢得最热烈的叫好声。“四大天王”的精彩演出在某个时期甚至达到了“扫遍邕江、左右两江无敌手”的境界。记者为此向十叔求证,他笑说:“当然也有人戏称我们为‘四大搅屎棍’的,因为只要我们出现,追随的观众会特别多,其他的戏班子就要暂时歇息了!不过那时真是年轻气盛啊。”

“文革”时期,已经非常有名气的十叔也未能免受连累,他被挂上了“帝王将相的孝子贤孙”大牌游街,剧团很多道具、戏服也被毁坏。不过,这些事情都没有磨灭十叔对粤剧的痴迷。

十叔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年代,粤剧的观众更多、演出的范围更广些。十叔记得,当年他们到南宁附近的村庄去演出,都是“整片整片地演过去”,在东村唱上两天,结束时,西村就会派几架牛车过来拉行当,于是又浩浩荡荡下西村……

而且那时候的观众兴听“天亮戏”,就是从晚上一直唱到第二天天亮。十叔说:“村民老老少少都赶来看,为了防半夜的露水都在头上包着毛巾,那个场面可大了!不过那个时候布景实在是非常简陋,照明是用大大的老汽灯,台上基本没有布景,演在山下发生的剧情,就在幕布上写‘高山’两个字,遇到在河边的打斗戏,就写‘河边’两个字。”

说起目前粤剧的现状,十叔不免感到有些无奈。“从前在兴宁路、文化宫的老剧场都拆了,这些人都没有舞台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粤剧茶楼的原因,我不仅想要在本地延续一种好的粤剧氛围,同时也想解决一些专业粤剧演员生存上的困难。”

南宁市生辉粤剧团的麦义开团长说,十叔的茶楼,实际上每个月都在亏本,这是圈内人都知道的事情。因为明摆着好几千元的月租,只有上午的茶市是真正的营业时间,客人只要交了3元茶位费,就可以喝一个上午的茶了。

“十叔和我说过,亏这点不要紧,可以从其它的生意上补回来,一定要让喜欢粤剧的朋友有个活动的地方。”麦团长说,实际上,十叔的粤剧茶楼这些年为留住大批粤剧观众、传承南宁古老的“南派粤剧”做出了非同小可的贡献,比如近两年南宁市多次举行广西名伶名剧大汇演,很大的一个“订票点”就设在十叔茶楼。前去捧场的,也多为这些天天来茶楼听粤剧的中老年人。

韦雪生

韦雪生 - 热心公益

讲起他的太太,韦雪生使用的是这样的语言:“我的太太在人间没法找得到,她是天上的仙女啊!”―― 70岁了,他还是那样的充满了激情,让听的人不由你不感动!

妻子原来就是他的戏迷,所以死心塌地地爱他。一个好女人就是一部戏,幸好韦雪生有了这样好的妻子,他的人生大“戏”一直可以“演”下去,而且越演越好。

如同戏里的隐恶扬善,夫妻俩为人“超级善良”,非常热衷扶贫济困,不仅帮助家乡许多乡亲解决就业问题,还收养孤儿,带柴米油盐和衣物扶持孤寡老人,常常在街上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一定帮到底,回到家还惦念不已。一位粤剧演员得了癌症,韦雪生心急如焚,除了自己拿出钱来帮助外,还不惜以高龄之躯跪地演唱为她募捐。这样的事情别人也许很难做到,但是他这样做却很自然。戏里戏外,他已经不能分开!他的人生就是戏,他要把自己的人生过的象戏一样精彩,一样有意义。

韦雪生 - 办企业

改革开放后韦雪生在办起了属于自己的私营企业—— 烧卤专营店。因为他希望“生意兴隆,辉煌灿烂”,所以店名为“生辉”。

艺术家从商,成功的不多。因为生意和艺术根本不搭界,搞艺术和从商似乎需要不同的素质――艺术在乎的是激情,而商业却不能少些许精明。 韦雪生有激情,看不出有斤斤计较的精明,不过,他知道的艺术的本义: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在这个行业发展怎么样,他没法预见,他没有太多的计算,只好还是象昔日在舞台塑造艺术形象那样,怀着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来开始他的生意。

夫妻两个齐心合力,打造自己的品牌:丈夫埋头研究烧味技术,遍览有关烧卤的书籍,参观走访同行朋友,一而再、再而三的试验,从原材料到卫生 ,精益求精,终于使自己的烧卤产品质量达到了 色、香、味超凡入圣的境界;妻子长于外交,承担起拓展管理的重担,并且为丈夫细心营造了和谐的商业氛围。

只要是“生辉”的门口,你一定会看见一队人龙,若逢节日, 人龙则更长。而“生辉”呢,每天只是限时供应,卖完为止,要不你就明天请早。因为老板要对爱惜他精心制作的产品的市民负责,韦雪生说:“黄金有价,质量无价;信誉是企业崛起的基础,产品质量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他是绝对不肯为了多赚钱而粗制滥造。本来还有更多的人要求加盟他的连锁点,但是为了质量保证,韦雪生还是婉言拒绝了。

往日的生辉烧卤店现在已经成了有规模的商业集团, 一共有28家烧味连锁店, 还拥有现代化的加工场、车间和业务联络处。

生意走上了轨道,韦雪生闲了下来,不过, 安逸的生活并不适合他,他并不欣赏平庸的生活方式,他钟情的是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他虽然不再青春,但是他有大把的激情需要挥洒,他开始思念写满他憧憬的舞台。

韦雪生 - 建剧团

体贴的妻子默默接下丈夫的全部工作,还斥资80万为丈夫组建了生辉粤剧团。韦雪生亲自担任粤剧团长,他又 重新沉浸在丝竹声中。

当我们看到年逾70的韦雪生全副小武生打扮在舞台亮相的时候,真的不敢相信这位扮相俊朗、英姿勃发的少年郎就是他!戏剧的神妙之处,就在这里,理想化,美化,寄托人对生活的美好期望。

演戏让韦雪生得到极大的满足,他甚至把戏唱到了中央党校。那年, 作为市政协委员代表和最有贡献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他被推荐到到北京中央党校学习。

本来作为的民营企业家学员,72岁高龄,他的到来就已经在中央党校引起轰动, 到后来最让老先生感到自豪的是,在中央党校的结业典礼上,当大家还得知他是一名著名的粤剧演员时,立即以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邀请他登台演唱。在台上,他唱完一曲,又在掌声中第二次欣然登台……

韦雪生 - 愿望

 在有生之年,花一些钱,到广西最好的剧场去开一次个人粤剧演唱会。“届时,邀请两广粤剧界名角出场担任嘉宾,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掀起整个南宁的粤剧暖潮。”

他相信,一定会有这样一天。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