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逢勃

简介: 朱逢博中国60年代歌坛上出现的一位富有才华的女高音歌唱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朱逢博1937年4月生于山东济南。原在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建筑专业,1960年她学完五年专业课提前毕业,调至上海歌剧院,并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先后从师于施鸿鄂、吴少伟、鞠秀芳等。她的演唱声音甜美、吐字清晰,以民歌唱法为根基,同时借鉴西洋发声方法,自然流畅,富有艺术感染力。主演过《红珊瑚》、《刘三姐》 、《社长的女儿》等多部歌剧。她为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伴唱,被文化部评为我国十大经典艺术作品之一。她演唱的《橄榄树》开创了中国一代流行歌风。出访过朝鲜、日本、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奥地利等国家,她的演出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展开]

朱逢勃的个人经历

朱逢勃 - 人生经历

朱逢博(1937年4月4日-),中国歌手,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山东济南。

朱逢博在抗日战争时随全家避难四川,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居南京,1949年后一度回到济南。1952年,由于其父出任新成立的华东水利学院教授,又回到南京,考入南师附中。195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建筑专业。

1960年,由于一个偶然的机遇,朱逢博的演唱才能被上海歌剧院发现,被调入上海歌剧院任歌手。其后曾进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声乐,师从施鸿鄂等人,其演唱融合了西洋声乐和中国民族唱法。

1960年至1965年在上海歌剧院工作, 主演过《红珊瑚》、《刘三姐》、《社长的女儿》等多部歌剧,成功地塑造了多个不同时代,不同性格的艺术形象。

1965年至1974年在上海舞蹈学校,任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一角的主伴唱,她那感人肺腑、独树一帜的歌声,成功烘托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因此而蜚声歌坛。她所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为海内外人家喻户晓的歌曲。

 1974年至1976年调北京中国艺术团任独唱演员,1976年至1978年任上海芭蕾舞团独唱、伴唱工作,1979年至1985年任上海歌舞团独唱演员及艺术指导。1985年至今任上海轻音乐团团长、名誉团长及独唱演员。

朱逢勃 - 艺术成就

朱逢勃先后参加了国内外数千场次的演出,是各大型演唱会的台柱。为近百部电影、电视、话剧配唱主题曲和插曲。其中为影片《天云山传奇》 、 《庐山恋》的配唱,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音乐演唱奖”。

所有这些演出都受到了中外观众和听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使她成为了一名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

朱逢勃

朱逢博的演唱真挚动人、情感强烈,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她的音色甜美、圆润、亮丽、吐字清晰。她以民歌唱法为基础,并借鉴了西洋发声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民族民间的演唱方法,她领先进行了艰苦尝试和探索,获得了可喜的成就,她掌握了西洋传统发声和我国戏曲演唱的混合共鸣,解决了真假声的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与众不同的韵味。

由于她在艺术上兼收并蓄、刻苦钻研、严格要求和精心创造,认真对待每一句唱腔、歌词,力求用嗓、传情、咬字和发音的完美,使她不仅擅长演唱中国民族风格的歌曲,而且也擅于掌握各种外国歌曲的风格。

朱逢博是一位曲目广泛,敢于演唱新作的歌唱家。她演唱的陕北民歌《赶牲灵》 、 山西民歌《绣荷包》 、陕北民

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新疆民歌《玛依拉》等既能保持地方色彩,又不失浓郁的民族乡土风味;经她演唱的中外歌曲500多首,数十首闻名中外,像: 《北风吹,扎红头绳》 、 《喜儿哭爹》 、 《请茶歌》 、《美丽的心灵》 、《金梭和银梭》、《橄榄树》、《踏浪》、《红杉树》、《弯弯的小路》、《满山红叶彩霞》、《雪孩子》、 《我怎能把你遗忘》 、 《飞向远方的故乡》 、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 、 《那就是我》 、 《擦掉吧,伤心的泪》、美国歌曲《白兰鸽》 、瑞士歌曲《卖花》 、加拿大歌曲《红河谷》 、朝鲜歌曲《春天年年到人间》 、印度尼西亚歌曲《宝贝》 、苏格兰民歌《夏日最后的玫瑰》等歌曲,在全国文艺汇演及评比中得优秀作品、群众喜爱的歌曲等奖。其中,她为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喜儿的伴唱,被文化部评为我国十大经典艺术作品之一, 《美丽的心灵》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那就是我》被文化部选为中国十大经典艺术歌曲,《永远和你在一道》 、 《红杉树》等获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曲奖。

在四十余年中,录制了二十几盒不同主题的个人独唱专辑,唱片数十张。其中《蔷薇处处开》是新中国第一盒立体声音带;在当时中国家庭录音机拥有量极少的情况下,当年销量130余万盒,位居榜首,现已列入中国唱片史册。她首开先河,将通俗唱法用于她的演唱之中,顶住压力率先将台湾校园歌曲介绍给大陆,使以《橄榄树》等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歌曲得以广泛传唱,为人们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1989年荣获广电部和中国唱片总公司颁发的首届中国金唱片奖,并连续四届获中国最大影音公司太平洋颁发的云雀奖,在日本国际音乐节上获演唱特别奖等。

朱逢博在音乐舞台上奋斗了四十余年,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她连续在全国各大都市及香港、新加坡举行独唱音乐会,多次出访朝鲜、日本、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奥地利、马来西亚、非洲、澳洲及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她在舞台上的极富个性和创造性的表演魅力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其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获得各国听众的欢呼,甚至被感动而流泪。朝鲜人民称赞朱逢博为“中国无与伦比的民族演唱家”,日本媒体赞朱逢博为“出色的艺术家”,苏丹人民称赞朱逢博的演唱是“阿拉伯夜鹰”的再现,委内瑞拉著名诗人以,《致中国的夜莺——朱逢博》为题作诗,盛赞她那美妙的歌声,加拿大演出局总经理克里普顿称赞朱逢博“可以和世界上的最好的女高音媲美”。

1985年至今,她先后创建中国第一个轻音乐团—上海轻音乐团、并担任首任团长、名誉团长、艺术指导。其间,参与和策划多场不同风格的轻音乐会,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歌唱人才,她还在国内首先办起了“朱逢博酒家”、“朱逢博艺术学校”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和领先的作用,被中外听众公认为中国大陆流行歌坛第一人。

1998年,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她,仍满腔热情地以日臻化境的艺术功底、强烈的情感和细腻委婉的歌声参加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在香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成功演出,真无愧于她在国内外歌坛上享有的“中国的夜莺”和“艺术长青树”的美誉。

朱逢博还多次担任国内国际歌唱大赛评委。

1986年至1999年她先后被日本、德国、奥地利、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授予杰出艺术家奖、世界艺术家终身成就奖、列入《世界名人录》 、 《世界100位艺术家风云人物》 ;朱逢博曾多次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国内评论界认为:“朱逢博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和技艺,以及对艺术的不断追求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包括学习、借鉴和创造,对中国民族声乐的丰富和提高,对流行音乐的推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流行音乐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对民族声乐和中国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地影响。

朱逢勃 - 演唱技巧

朱逢博在长达40年的声乐事业中,有着非凡的成绩。她演绎过的歌曲包括中外民歌、艺术歌曲、校园歌曲、儿童歌曲,演唱曲目超过800首,出版过近30盒独唱专辑、卡带、唱片。虽然她以演唱风格的多样抒情闻名,但是她在声乐上其实有着很高的技巧,她在探索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的结合,气息运用,混合共鸣,真假声转换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这个也是广大朱老师的歌迷引以为豪的,当然也是朱老师在歌坛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朱逢博是一个歌唱家。任何人听她的歌,都会被那甜美、圆润、流畅的声音所打动。平心而言,她的声音确实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天籁之声。从声乐技术上说,朱逢博的技巧是很高的,她的音域宽,中高声区转换不着痕迹,似未加修饰的天然嗓音,这种高超的技巧也就是声乐家们梦寐以求的“让人感觉没有技巧的技巧”。其实她的演唱中运用了很多声乐技巧,比如“哭腔”、“花腔”以及后来的”气声”,但这些技巧的运用艺术性很高,依歌曲的意境而用,不显做作。总体说来,朱逢博的演唱音色温润柔和,但却带有一种高贵的金属光泽。在民族歌唱家中,这是唯一的。其实,发出具有金属光泽的声音是美声歌者们毕生追求的,原生态的歌者可以唱很高的音,但是声音太尖没有光泽,许多极负盛名的老一辈歌唱家以及现在当红的民族歌手也是这个毛病,一张嘴让人感觉调确实够高,但声音扎人,有点吵,以致毛骨悚然。朱逢博早年师从鞠秀芳教授,在这方面有着专门的训练,再加上后来的学习,借鉴和创造,从而在中国歌坛独树一帜。

朱逢博也是一个音乐家。她不仅有着歌唱家的嗓音,也有着音乐家的绝好的乐感。她特别善于把歌谱上的旋律和自己心中的旋律结合起来。一曲《那就是我》,她唱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四个段落,起承转和,一气呵成。除了对于整体旋律的把握,她还总是能独具匠心的发现每个歌曲的感人之处,然后通过自己的演绎把它呈现出来,从而感染观众。《雁南飞》在第二段中的“已盼春来归”的“来”字时,她一提气,表面上旋律上有别于第一段,其实这还很好的表现了那种等带爱人回还的辛酸。这种音乐艺术上的大胆创造,在她的歌声中比比皆是。

朱逢博更是一个艺术家。从她的演唱,你能很明显的感觉她是一个很用心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歌者,其歌声极富感染力.她用歌声作画,以声音为笔,她用声音所塑造的人物,大都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她演唱的《玛依拉》表现了一个纯洁活泼美丽的玛依拉,《兰花花》则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陕北姑娘兰花花,《那就是我》则体现了一个遭受委屈的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初恋女》把少女那种朦胧但又炽热的相思表达的实在感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朱逢博的歌声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种愉悦耳朵的冲动,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灵魂深处的感动,朱逢博达到了技巧与感情的完美结合。

朱逢勃 - 优秀作品

专辑:《那就是我》

歌曲: 《珊瑚颂》 、《橄榄树》 、《那就是我》 、《白兰鸽》 、《划船曲》、《森林大帝》、《将来会怎样》 、《卡普里岛》 、《风儿不知哪里去了》 、《土地啊我的宝贝》、 《蓝花花》、《阿里山的姑娘》、 《卖花》

朱逢勃 - 社会评价

朱逢博称得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美妙的歌喉给她带来盛名,她的尊严使她当选为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我写这首诗,献给这位灵秀的女士,颂她在我们马拉凯歌剧院的优美演出,她在极这动人的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中扮演主角喜儿,她本身就是一首丽的诗。

----作者

虽然我从未到过你的国家,

你的声音却把她铭刻在我心上,

朱逢博。

听到你的声音,我仿佛看到中国的夜莺

随着璀璨星星遨游世界。

你从丝绸的国土来到我们兰花之乡,

你千迥百转的歌声

宛如珍禽异鸟的啁啾。

听你歌唱,我仿佛在嘹亮的中国漫步,

象是清风拂过挺拔的竹林。

在你的歌声里,我看到了千百座城镇村落,

那里的人们使用诗也似的语言;

我看到广袤的田野

银带般的江河水光潋滟 ,

伴着天堂的音乐奔流。

她壮烈的山岳河川、

天空中的浮云朵朵,都在我诗中涌现。

我要把你的名字写上蝴蝶的翅翼,

让它沾遍春天粼粼的水面。

你的名字简扑、清晰、响亮、甜蜜,

有如筝或竹笛的音符。

你的歌声多么美妙,让我听到

樱桃花瓣飘落的音乐,

朱逢博。

这一切多美啊,是一首诗,

也是一封迥荡着你诗一般歌声的信!

象心地善良的人们娓娓交谈,

象赤脚医生的纯真,

象带来丰收胜利的水库灌渠。

朱逢博,你生来就为了你美妙的歌喉

为世界取得和平,为人类取得尊严。

你的声音的每片花瓣都充满生活。

朱逢博,中国的夜莺。

虽然我从未到过你的国家,

你的声音却把她铭刻在我心上。

1975年5月于马拉凯

卡洛斯.阿尔贝.埃雷拉

(北京新华总社王仲年译)

注:马拉凯为委内瑞拉第二大城市和重在港口,苏利亚洲首府,埃雷拉为委内瑞拉著名诗人。

朱逢勃 - 幸福婚姻

一九六七年的八月一日,史无前例的“文革”运动正风紧浪急。而在浦江之畔一条幽静马路弄堂的亭子间里,一对新婚夫妇却象置身于世外桃源,忙着向十多位来客递烟倒水、分发喜糖。新娘、新郎就是朱逢博和施鸿鄂。

他们那间在门口贴有大红“囍”字的新房只有十平方米,听说还是向上海歌剧院借的。跨进门槛,里面的摆设虽甚是简陋,却颇具音乐家“特色”:一架半新的四角钢琴沿墙靠着,两张钢丝床和两个木椅并拢在另一角,床上只放着一张温州产的篾席、两条被子和两只枕头,一只堆满各种中外音乐书籍的小书架,还有一只琴凳和两个小板凳。这就是两位赫赫有名的歌唱家结婚时的全部家产。 这架钢琴是从旧货商店花了四百多元买来的,书架还是新郎从剧院里写了借条暂借使用的。
  
朱逢博、施鸿鄂夫妇

童年和少年时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执着追求。能挥笔写上一手好字和画一纸佳画的朱逢博,理想是将来能当一位建筑学家,设计出美丽的楼、台、亭、阁;而从小有着良好乐感的施鸿鄂,向往的却是能当一位指挥家,挥舞着乐棒,操纵着几百人的大交响乐团。至于寻觅一位怎样的伴侣,两个人却都没有考虑。

数年之后,事与愿违,已考进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朱逢博,因天生一副银铃般的甜嗓音,在一次建筑工地联欢会为工人们演唱时,被歌剧院“伯乐”相中了。来到了一切都感到陌生而又新鲜的新环境后,院领导对这位很有前途的兰州姑娘可关心啦,“命令”她集中一切精力,尽快提高演唱水平。有趣的是,领导上还采取了各项有效的措施:为避免异性对这位漂亮姑娘的干扰,要她平时与三四个同伴睡在院里的集体宿舍;星期天和节假日则让她移至团长、队长或书记家里过;若晚上在剧场演出,一定要她等散场后,与队员们一齐乘大客车回宿舍。他们时常谆谆不倦地在朱逢博耳旁敲警钟:三十岁前不要结婚。

而梦幻着当交响乐指挥的施鸿鄂,却跨进了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大门,与歌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与他的理想还有些相似。那时,每当在学院举行的音乐会上,文质彬彬的施鸿鄂以他明亮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宏大的音量,曾使好几个姑娘动过春心。可一心扑在业务上的施鸿鄂是无暇顾及的,只好委屈了她们。以后,他又远赴索菲亚,在保加利亚国立音乐学院跟布伦巴罗夫教授学习声乐,更可谓与“爱情”无缘了。直到一九六二年,他才手捧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的金质奖章,回到了祖国,并分配在歌剧院工作。

一九六七年,“浩劫”劫去了一切艺术,包括朱逢博十分迷恋的歌唱。她多么想继续得到一位良师、一位挚友的帮助、扶掖啊。她心里倒是有一个人,可是他会同意吗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朱逢博敏感地看见施鸿鄂眉宇间迸射出的真挚而又炽烈的情感,可是,一个少女怎么好意思向他开口呢她在犹豫。捧了金质奖章回来的施鸿鄂心中也早有一位心上人了,瞧,妇随夫唱,志同道合,被人们称之“歌坛上的并蒂莲”,那该多好啊!然而他又转念一想,漂亮、贤惠、温柔而又能干的她,看得上自己吗万一……施鸿鄂也在犹豫。

不过,爱情之神最终还是降临到了这两位有情人之间。1969年7月26日,(也就是他们结婚的前六天),施鸿鄂骑车路过传达室,走进去想翻翻当天的《解放日报》。恰巧,报上放着一封信,上面有“施鸿鄂收”的字样。他好奇地拆开一看,一行娟丽的笔迹跃入眼帘:“今晚十一时在排练厅楼梯口等我。”下面署名是“朱”。呵,会不会是她他忐忑不安地度过了长长的白天。晚上,下过一阵电闪雷鸣的暴雨,终于来到了十一时,这个永生难忘的时刻。施鸿鄂匆匆地对着镜子梳了梳头发,理了理米色的短袖衬衫,来到了楼梯口。不多久,身着白色连衫裙、亭亭玉立的朱逢博,手执一块绣花手帕,出现在他的面前。施鸿鄂望着这美丽的天使,正欲开口。这时的朱逢博似乎没有了一般小姑娘常有的害羞,几乎用命令式的口气对自己久仰的英俊潇洒、身材魁梧的施鸿鄂说:“我今天约你到这里来,是为了向你明确表示,我已决定在八月一日和你结婚。”说完,这位性格倔强的姑娘第一次在异性面前哭泣起来。在音乐厅的演唱时,善于表达词意曲情的施鸿鄂,此时此地却说不出一句话。他被这突然飞来的爱情弄得手足无措。不过,他马上反应了过来,用他那宽阔、结实的肩膀,喜滋滋地迎来了这朝思暮想的爱情。

可曾知道,在此之前,两位歌唱家从没有象一般情侣那样肩并肩上过公园,也没有在花前月下散过步、谈过心,甚至在排练房里听课,两人也总是坐得远远的。然而,一个正统的意大利美声学派的歌唱家和一个以民歌见长的歌唱家真的结合在一起了。那年,朱逢博正好三十岁。

朱逢勃 - 相关报道

歌唱家朱逢博痛失爱人施鸿鄂

2008年3月30日下午,曾以演唱《踏着夕阳归去》 、 《我的太阳》而在歌剧界声名鹊起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因突发心脏病,在徐汇区中心医院猝然离世,享年73岁。

2008年4月1日上午,施鸿鄂的妻子朱逢博和儿子施劲已经在家设立灵堂,接受亲属和好友的悼念。记者了解到,由于施鸿鄂在没有任何先兆之下突然离世,给家人的精神打击非常大,为了安抚朱逢博的情绪,家属始终陪伴其左右。施劲告诉记者,现在母亲的情绪已经稳定,父亲的后事将全权交由上海歌剧院处理。据悉,3月16日下午,施鸿鄂的遗体告别仪式将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举行。

珍贵资料缅怀施老

2008年4月1日上午,正在忙于整理施鸿鄂生前资料的上海歌剧院副院长赵志明告诉记者,施老的离世让整个歌剧院上下都非常难过,他的艺德人品在院里一直是有口皆碑的。

赵志明透露,施老在担任歌剧院院长期间,全力扶持新人,如今上海歌剧院的“挑大梁”的演员魏松、连龙海、王丽琴、杨清、董明霞等当初都是在施鸿鄂的提携下成长起来的;而与他相濡以沫40年的妻子——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也曾是他的得意门生,两人在上海歌剧院工作期间相识相爱,施鸿鄂还曾与妻子朱逢博合作录制了一曲《生命的星》 ,传唱至今。

赵志明院长表示,在施鸿鄂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歌剧院将找出施鸿鄂生前的一些珍贵资料展示给前来吊唁的亲友,希望以此来缅怀施老。

朱逢博痛失爱人

正在家中料理父亲后事的施劲告诉记者,经过两天来亲戚的陪伴和安慰,母亲朱逢博的情绪已经稳定,正在家中卧床休息。施劲说,由于父亲生前身体一直硬朗,在1999年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精神仍然抖擞,每天都还保持着练声的习惯。直到一周前,父亲因感冒不适而去医院治疗,原本病情已经好转,但前天中午却突发心脏病,当即进行了抢救,无奈回天无力。

由于妻子朱逢博事前一点准备都没有,在听到丈夫离世的噩耗后,一直不敢面对现实。据当天在医院探望施鸿鄂的赵志明副院长透露,就在施老离世的当天上午,朱逢博还陪同施老一同检查身体,老人有说有笑,一点先兆都没有。

施劲透露说,为了让母亲安心静养,家里的亲戚都已赶来家中帮忙,而吊唁等后事则将由上海歌剧院方面安排。

朱逢勃 - 相关词条

李双江 吴雁泽 蒋大为 李谷一 阎维文
董文华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岩口滴水》 《刘胡兰》
《海霞》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草原之歌》 《柯山红日》 《刘三姐》
《江姐》 《红湖赤卫队》 《红珊瑚》 《那就是我》 八角鼓
书鼓 《生命的星》 《我爱你,中华》 排萧
《不幸的人生》 《乌苏里船歌》 击筑 花鼓


 

朱逢勃 - 参考资料

1、
http://news.baidu.com/f/84/zhufengbo.html#a32、
http://www.cnwnews.com/html/ent/cn_mxda/20080810/32578.html
3、http://www.news365.com.cn/wxpd/jk/mrys/200804/t20080401_1816088.htm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