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简介: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1893年2月12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1915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先后入本宁堡步兵学校和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1941年2月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1942年2月起先后担任第82、第28步兵师师长。1943年2月前往北非,任地中海战区盟军总司令D.D.艾森豪威尔的战场私人代表。后接替G.S.巴顿任第2军军长,率部参加突尼斯战役和西西里岛登陆战役。1943年9月任美第1集团军司令,10月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开设第1集团军司令部,并参与制订诺曼底登陆计划。
[展开]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的个人经历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个人简介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1893-1981),1893年2月12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克拉克的教师家庭。1910年中学毕业,因家境清贫而成为铁路机修工。

1911年布莱德雷于考入西点军校,牢记校训“责任、荣誉、国家”,经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系统的文化学习。四年以后。布莱德雷从西点毕业,赴美国西北部服役。1920年9月,调任西点军校数学教官,开始浏览并研究军事历史和军事人物传记。1924年春晋升为少校。

1924年9月,布莱德雷获准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一年,着重学习“运动战”战术利陆军武器的使用。毕业之后赴驻夏威夷的第27步兵团任营长,后调国民警卫队夏威夷卫戍区任职,1928年9月,布莱德雷奉命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了良好的思想方法,谋划战争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得到提高。1929年9月,布莱德雷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教官。次年,布莱德雷被马歇尔任命为兵器系主化,成为马歇尔实施教学改革的主要助手之一。在步兵学校任教4年之后,布莱德雷考入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34年,布莱德雷被分配到西点军校战术系任教官。1936年7月,晋升为中校。1938年,布莱德雷调到陆军参谋部任职。

1941年2月.布莱德雷奉命出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由中校越级晋升为准将。除全面主持步校工作外,布莱德雷设立预备军官学校进行速成培训,以适应大规模扩军对增加基层军官的要求,组建并训练坦克部队和空降部队,以提高陆军的机动作战能力。同年12月,布莱德雷调任正在重组的第82步兵师师长,晋升为少将。他邀请有名的约克中土前来演讲、阅兵,让新兵了解该师历史,鼓舞土气;实施严格的体育锻炼计划,增强士兵的身体素质。次年6月,布莱德雷改任第28国民警卫师师长,任内使该师成为训练有素的部队。

1943年2月,布莱德雷接到晋升为美国第10军军长的任职命令的同时,被马歇尔派往北非,充任艾森豪威尔的“耳目”。3月6日,巴顿出任美国第2军军长,布莱德雷则被任命为第2军副军长。3月17日,突尼斯战役开始,第2军担负助攻任务。4月15日,布莱德雷升任军长,全面指挥第2军的作战行动。5月7日,布莱德雷就率部攻入比塞大。5月13日,北非的德意军队全部被歼,布莱德雷则奉命前往阿尔及尔协助巴顿拟制西西里作战计划。6月,布莱德雷晋升为中将。7月10日凌晨,布莱德雷率第2军在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编成内参加西西里战役(代号赫斯基)。根据蒙哥马利制订的作战计划,美军取消了在巴勒莫附近的登陆行动。布莱德雷指挥第1步兵师进攻杰拉,第45国民警卫师攻击斯科格利蒂。在登陆获得成功并击退守军的反击之后,布莱德雷部抵达北部的主要公路,而英军受阻于卡塔尼亚。此时,美军可望迅速向北部海岸推进,既可包抄墨西哥,又可减轻英军压力。但是,由于蒙哥马利作梗,布莱德雷部奉命将该公路让给英军使用,布莱德雷意识到此举将使美军失去有利的作战条件,降低美军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向巴顿指山之后仍忠实地执行命令。在巴顿擅自驱使临时军突向巴勒莫的同时,布莱德雷率部穿越高山险阻,继续北进。7月23日,布莱德雷部攻抵特尔米尼-伊梅雷泽海岸和佩特拉里亚,遗憾的是仍未能截住从巴勒莫撤出的德军。该部迅速将进攻锋芒转向墨西拿,实施特洛伊纳进攻战。8月,布莱德雷和巴顿先后在圣阿加塔和布罗洛实施“蛙跳”两栖围攻。8月17日,美军和英军先后进入墨西哥,轴心国军队大部撤回意大利本土,西西里战役结束。

1944年1月,布莱德雷被艾森豪威尔正式任命为第1集团军群司令。6月6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在空降部队降落和海空军火力突击之后,布莱德雷在英国第21集团军群编成内指挥美国第1集团军在奥马哈和犹他海滩登陆成功。7月1日,美军攻占瑟堡港和科唐坦半岛。7月25日,布莱德雷在巩固和扩大登陆场之后开始实施因气候不佳而推迟的“眼镜蛇”战役。7月30日,美军突破阿弗朗什的德军防线,共俘虏德军2万,胜利结束该役。

8月1日,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美国第12集团军群,兵力近40万,布菜德雷任集团军群司令。布莱德雷以第8军横扫布列塔尼半岛,其余各军则沿卡昂-勒芒一线展开,准备向巴黎挺进,对诺曼底德军实施远距离迂回包围。就在此时,德军向莫尔坦发起反攻,企图进而夺取阿弗朗什。布莱德雷发现德军这个最大的战术错误为盟军围歼诺曼底地区的德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遂改变原定计划,组织实施法莱斯围歼战(英加军推进到法莱斯并越过阿尔让当,莫尔坦美军顶住德军的反攻,进攻勒芒的美军则往北折向阿尔让当)。8月l 9日,盟军包围德军约12个师。由于协同方面存在的问题,盟军击毙德军1万,俘虏5万,约有4万德军突围成功。此次战役使德军无法沿塞纳河设置防线。8月25日,盟军进抵塞纳河,布莱德雷指挥下的美军和法军一道解放法国首都巴黎。

解放巴黎之后,布莱德雷指挥美军快速向前推进,攻占兰斯、夏隆、凡尔登、那慕尔和列日等地,进抵齐格菲防线(即“西部壁垒”)。10月2日,美军对亚琛实施两翼包围,2l日占领亚琛。但是,由于德军加强抵抗,摧毁港口和盟军缺乏汽油等补给物资,此时盟军被迫停止进攻,等待后勤补给。布莱德雷在9月22日盟军最高司令部作战会议上提出的计划于10月18日被艾森豪威尔采纳,即以第12集团军群为主,兵分两路突击莱茵河:布莱德雷以一部从亚琛出发,向科隆和波恩进攻,以一部通过萨尔,向法兰克福挺进,尔后共同北上,包围鲁尔区;蒙哥马利则在肃清斯凯尔德湾残敌之后,从奈悔根向东南突击,直指鲁尔区。11月8日,布莱德雷开始实施上述汁划,但进展并不顺利。

1944年12月16日,德军集中约24个师的兵力、1000架飞机,向阿登山区发动反攻,重创霍奇斯部。布莱德雷对德军在阿登发动反攻的可能性是估计不足的。次日,布莱德雷与艾森豪威尔等人在分析德军的攻势之后,明确了盟军当前的主要仟务:①顶住从北面和南面突入阿登山区的德军,②控制位于西去的咽喉要道上的圣维特和巴斯托尼,③沿马斯河岸组织抵抗,德军的攻势使布莱德雷设在卢森堡的前进司令部受到严重威胁,艾森豪威尔也催促前进司令部退驻凡尔登。布莱德雷唯恐此举动摇军心而予以拒绝。12月8日,布莱德雷果断命令霍奇斯部掉头南下,巴顿部则转而北上,迎击德军。22日,巴顿开始发动进攻,由南向北打击德军突出部。23日,盟军开始对德军实施猛烈的空中突击。为了争取英军的支援,艾森豪威尔将布莱德雷所辖的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临时转隶蒙哥马利。但是,蒙哥马利直到1945年1月才发起进攻。

1945年1月31日,盟军在乌法利兹会师,收复突出部,将德军赶回初始防线。在阿登战役中,盟军以伤亡7.7万的代价,使德军伤亡12万。根据艾森蒙威尔3月21日命令,布莱德雷全面组织实施“低调”和“航行”作战计划,率部渡过莱茵河,向法兰克福推进,尔后全力挺进卡塞尔。盟国最后击败纳粹德国的计划是在莱茵贝格会议上提出的:美国第9集团军和第l集团军以南北夹击之势围歼鲁尔区的德军,尔后在帕德博思-卡塞尔地区会师,此后,布莱德雷将指挥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和第9集团车从卡塞尔发动大规模进攻,穿过德国中部,直抵易北河畔,与苏军隔岸相对;蒙哥马利部掩护北翼,向北挺进,渡过易北河,直抵丹麦边境;德弗斯掩护南翼,向东南推进,直抵奥地利。这项主要由艾森豪威尔和布莱德雷共同提出的计划、被人称为“布莱德雷计划”。

3月28日.布莱德雷指挥实施该项计划。4月1日,英军攻占帕德博恩并完成对鲁尔区德军的合围。4月4日,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全部归建,共4个集团军(美国第l、3、5、9、15集团军),兵力约130万,这是美军历史上最大的集团军群。布菜德雷为了接近指挥,将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到德国的威斯巴登。4月18日,被围德军约32万投降。西线德军总司令莫德尔开枪自杀。在此之前,4月6日,布莱德雷即下令继续挥戈东进,从卡塞尔到易北河,长驱120英里,各集团军的目标分别为莱比锡、易北河对岸桥头堡和穆尔德河。4月13日,易北河德军防线被全线突破。布莱德雷立即准备实施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阻止德军向阿尔卑斯山和挪威逃窜。为此,他命令巴顿部继续向东南推进,直抵林茨和多瑙河,而掩护巴顿右翼的德弗斯部则穿过纽伦堡和慕尼黑向东挺进。4月15日,盟军发起进攻德国的最后总攻。4月26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正式会师。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布莱德雷出任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1947年11月,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9年8月,布莱德雷升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久又兼任北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及其常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9月,布莱德雷晋升为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雷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任内参与策划并组织指挥朝鲜战争。

1981年4月8日,布莱德雷在华盛顿逝世。主要著作有《一个军人的故事》。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生平事迹

西点军校的寒门学员

1893年2月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中部伦道夫县克拉克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中,降生了一个小男婴。这个被取名为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的孩子是英国人的后裔,他的祖先自18世纪中叶就从不列颠群岛移居美国。但漂越大洋的移居并没有改变这个人家的贫困命运,他们靠种地勉强糊口度日。

在美国南北内战期间,小布莱德雷的爷爷托马斯成为联邦陆军的一名二等兵。小布莱德雷的父亲约翰体魄健壮,胆识过人,是一位聪颖的乡村教师。约翰悉心教小布莱德雷识字,并在他6岁时将他送入学校读书,期望他将来能有一番出息。在父亲的熏陶和教导下,小布莱德雷特别喜欢读书。空闲时,小布莱德雷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战争游戏,他总是指挥美国一方在战争游戏中获胜。父亲常常带他去打猎,教会他一手好枪法。这户人家虽然并不富裕,但小布莱德雷感到生活质朴而快乐。1908年,父亲约翰因患肺炎而去世,布莱德雷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此时的布莱德雷还不满15岁,他依靠从父亲那里学来的坚强和克制忍让的秉性,在课余时间去附近的火车站打工挣钱,与母亲一起共度艰难的时日。在高中毕业前,布莱德雷在滑冰时不慎撞坏多颗牙齿,因无钱医治而使满嘴牙齿歪斜杂乱;他从此在照相时不再张嘴,一生中没有留下一幅开怀欢笑的照片,令后人遗憾。

1910年5月,布莱德雷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他此时的理想是将来能成为一名律师,可是他因无钱而上不了大学。无奈之下,布莱德雷在一家工厂的锅炉车间找到一份修理蒸汽机的工作,月薪40美元,他想攒足了钱再去大学读法律系。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布莱德雷:进西点军校读书可以不用花钱。根据美国法律,报考西点军校必须有国会议员的提名选派,每位议员每四年可向西点军校选送一名学员。经过一波三折的努力争取,布莱德雷终于争取到了议员提名选派的机会,并且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

1911年8月1日,18岁的布莱德雷跨进了被誉为“美国将军摇篮”的西点军校大门。此时的西点军校仅有600名学员;而布莱德雷这一届是265人,占学员总数的44%。在布莱德雷这一届学员中,连同他本人在内,后来有59人当上了将军,其中包括五星上将和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四星上将麦克纳尼和范佛里特;后来人们称这一届学员为“群星荟萃之一届”。

美国西点军校的教育和训练是极其严酷的,有时甚至达到折磨人的地步。但是布莱德雷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他因擅长数学和抽象思维而在学习上毫不费力,并成为军校有名的棒球明星。当时,艾森豪威尔也是军校棒球队的成员,他们二人在球队有很多接触,但平时关系一般。在毕业之前,布莱德雷就被晋升为少尉学员,他开始关注刚刚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况。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1915年6月,22岁的少尉学员布莱德雷从西点军校毕业;在一同毕业的164名学员(有101名学员被淘汰)中名列第44位。他的同窗艾森豪威尔在此时就评论说:“布莱德雷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果他一直保持开始时的速度,终有一天,我们当中的一些人会向自己的子孙夸耀:‘不要忘记,布莱德雷将军是我的同班同学’。”而布莱德雷本人则认为,在西点军校的四年,是他“一生中获益最大的几年”。的确,四年严格的军校生活,已经把他从一个出身贫寒的乡下孩子培养成一名思维敏捷、体魄健壮的优秀军官。

幸运跻身“黑名单”

1915年9月,刚刚踏出西点军校大门的布莱德雷少尉被派往驻扎在洛基山脉西麓乔治·莱特堡的美国陆军第14步兵团第3营第11连服役,开始了自己的职业军事生涯。

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尚在进行之中,但美国并没有参战,因此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年轻职业军官,布莱德雷尽管非常渴望能赴欧洲战场一显身手,但他却不得不在远离战场的大洋彼岸的军营里过着有条不紊的生活。正常的驻防工作既轻松又愉快,擅长运动的布莱德雷奉连长之命,带领士兵们进行体能训练。此时,美国陆军规模有限,步兵军官的晋升十分缓慢,他对自己的前途并没有太大的希望。一年后,布莱德雷随部队移防到亚利桑纳州的尤马;不久,由于陆军的扩充和新国防法令的实行,服役仅17个月的布莱德雷就被自然晋升为陆军中尉,他又感到了自己军事生涯的希望。

1917年4月6日,美国宣布对德开战;5月18日,美国国会颁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兵员动员法令,该法令规定:凡21—30岁的男子均要登记和应征;正规陆军扩编到17.5万人,国民警卫队扩编到50万人;另征召50万人的“国民陆军”作为预备队。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后,整个陆军的人数将达到100万人。5月20日,第14步兵团移防华盛顿州的温哥华兵营;布莱德雷中尉被任命为该团的军需连连长,而他此时仍然渴望赴欧洲大陆参加世界大战,多方寻找机会但没有结果。1918年初大战结束前,布莱德雷有随部队调防蒙大拿州,他该任第6连连长,负责比尤特铜矿的警卫工作,阻止工人的罢工和暴动。同年秋天,他升任第2营营长(获临时少校军衔)。而令他遗憾的是,世界大战很快就结束了。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裁军,但第14步兵团得以保留。此时的布莱德雷又感到了失望,他甚至认为自己在30年后将以中校军衔退休。

1920年9月,数学成绩突出的布莱德雷奉命调回自己的母校西点担任数学教官。此前,西点军校已在39岁的校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整顿下面貌一新。按照惯例,布莱德雷将在这里执教四年。此时的数学系主任是他当年的数学教官埃科尔斯上校,因此布莱德雷的教学工作非常顺利。他在母校遇到了一些过去的同窗故旧,如1917年毕业又回母校执教西班牙语的马修·李奇微上尉;但他与麦克阿瑟之间并没有建立私交。

1924年,布莱德雷被任命为数学系的副教授。在数学科目之外,他广泛涉历和研究了大量的军事史著作和军事人物传记,对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威廉·谢尔曼将军的才能和军事思想最感兴趣。美国陆军在1920年代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壕争夺战术,很多人将这一战术视为永久不变的经典。布莱德雷却认为,拥有“运动战大师”美誉的谢尔曼将军的战术思想更符合未来的潮流;他坚信在未来战争中,运用大部队迅速穿插敌方腹部才是击败敌人的最佳方式,运动战将成为主宰未来战争的主流战术。此时的西点军校数学系副教授布莱德雷已经初步具备了敏锐的军事观察力和潜在的军事天赋。

四年教官的生涯到期时,布莱德雷考虑按常规申请赴海外服役。但同事马修·李奇微通过关系调往佐治亚州的本宁堡步兵学校;于是布莱德雷也设法申请并获准于1924年秋到本宁堡步兵学校进修一年。建校时间不长的本宁堡步兵学校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专门培养优秀步兵军官的“美国陆军之家”,其教学水平是首屈一指的。在本宁堡步兵学校,布莱德雷学习了更高一级的战术学和战略学课程,特别是学习了运动战和野战的课程及参加了一系列的野外演习,更是使他获益匪浅。1925年5月,布莱德雷以73名同学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完成了进修的学业。

1925年9月,布莱德雷赴夏威夷担任第27步兵团第1营营长。他在这里遇到了许多西点的校友,因此工作很顺利,并担任了为期两个月的代理团长。不久,他遇到了刚刚被派到夏威夷军区某师担任情报处长的乔治·巴顿少校;虽然他在此时根本就没有料到自己以后将与巴顿在欧洲大陆结下不解之缘,但布莱德雷在初次相识时就断定巴顿是自己“曾经见过的军人或老百姓之中最特殊的一个人”。

1928年9月,布莱德雷进入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进修。该校是供美国高级军官学习研究生课程的军事学校,其课程以指挥师、军进行大兵团作战的内容为主;能被选入这里进修的军官,将来多半可以成为将军;但竞争很激烈,以至有些成绩差的学员出现了精神分裂甚至自杀。布莱德雷注意采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在这次高级军事指挥专业的进修中取得了好成绩。

1929年夏,布莱德雷结束了利文思堡的高级进修学业。此时,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西点军校校长史密斯将军(自己在夏威夷服役时的师长)邀请他回母校担任司库;二是有人建议他去本宁堡步兵学校担任教官。尽管夫人喜欢西点的舒适环境,但布莱德雷更喜欢本宁堡的野外训练场;于是,他毅然决定去本宁堡任教。其实,在做出这一决定时的布莱德雷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他本人做出的对他后来一生影响巨大的重要决定。布莱德雷晚年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承认这是他一生中做出的最无意识却最重要的决定,因为他从此幸运地走进了马歇尔的“大树”之下。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中校此时在本宁堡步兵学校是主管校务部工作的校长助理。他于1902年加入美国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赴法参战,深得潘兴将军的赏识,曾在潘兴将军身边担任非正式的参谋长和助手;1924年曾被派往中国天津担任美军第15步兵团团长。在本宁堡担任校长助理时,他有一个贴身携带的小黑笔记本,他自称为“我的小黑皮本”,专门用来记载杰出年轻军官的名字。后来,马歇尔出任陆军参谋长时,这个不起眼的“小黑皮本”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载入“小黑皮本”的年轻军官们几乎都成为主宰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指挥大权的将领。

当然,此时的布莱德雷并不知道“小黑皮本”的事情。他刚到本宁堡时,被安排在约瑟夫·史迪威的战术系讲授高年级军官的“营进攻”课程,很受学员们的好评。1930年9月,马歇尔启用布莱德雷担任兵器系主任,此时布莱德雷的名字已被列入“小黑皮本”。于是,布莱德雷与战术系主任约瑟夫·史迪威、军史和出版系主任福雷斯特·哈丁、后勤系主任莫里森·斯特耶这三位精英成为深得马歇尔器重的本宁堡步兵学校的“四大金刚”。在上任伊始,布莱德雷精心组织了一场成功的共有14个项目的野外综合表演。观看了表演的马歇尔兴奋地对布莱德雷称赞说:“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一次表演。我要求你为本宁堡步兵学校的每一届学员都表演一次。”通过这次的成功表演,马歇尔对布莱德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认定布莱德雷将来可以成为栋梁之材。美国陆军有人戏称马歇尔在本宁堡步兵学校的任职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将军们办的幼儿园”;布莱德雷也对马歇尔敬佩之至,他认为马歇尔是“最令人注目的、世界上空前的、最有才智的军人之一”。布莱德雷后来在自传中坦称,在本宁堡步兵学校结识马歇尔并得到他的赏识,是自己一生中最重大的事情。

和平年代潜心进取

1932年,马歇尔调往别处,他写信给布莱德雷说:“我非常希望我们有机会再度共事,我认为再没有比这更使我满意的事情了”。此时布莱德雷兵器系主任的任期也将届满,按照常规,布莱德雷可以申请去部队担任指挥官,但他提出了进入陆军国防大学深造的申请。国防大学是美国陆军的最高学府,专门为陆军参谋部和野战部队培养高级参谋军官,其毕业学员一般不担任部队的指挥官。尽管如此,布莱德雷仍然要进国防大学深造,因为他想再有进一步的高级军事学历,在更远的将来争取担当军队指挥之大任;这也可见布莱德雷此时并不急功近利,而是有着远大的抱负。

1933年秋,布莱德雷来到位于华盛顿波托马克河畔汉弗莱斯堡的国防大学,与另外83名学员一起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研究生活;但他很快就对国防大学过于散漫轻松的学习气氛失去了兴趣,因为学员们不能真正接触参谋部拟订的实际作战计划,只能在广泛而又虚构的背景和理论上来想定作战计划。不过,国防大学这种研究型的探讨方式也大大开阔了布莱德雷及其同学们的眼界。

1934年春,国防大学的高级进修即将结束,西点军校学员团团长西蒙·巴克纳上校邀请布莱德雷回母校保密的战术系担任高级教官;布莱德雷夫妇愉快地接受了老同事的一片盛情。此时,西点军校的战术系对外严格保密,其任务是培养“军人的素质、士兵的勇气”、以“严明的纪律、高雅的举止”养成军人的气质,将学员们训练成体格健壮、思维敏捷的战场指挥官。战术系主要开设武器常识、小分队机动演习等基础课程;布莱德雷负责讲授机枪、迫击炮、火炮等武器知识。

从1934年到1938年,布莱德雷一直在西点军校执教,他以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艺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学员们的普遍尊敬和好评,并以他渊博的学识影响了一代杰出的青年军官。1936届学员威廉·威斯特摩兰(于1968年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对于任何指挥官来说,设法抢在敌人的行动之前行动,是最基本的克敌制胜的打法。先发制人的必要性已经在我当学员期间就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脑海里,这些都是文静的少校战术教官布莱德雷教给我的。他富有同情心,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后来成为全国有数的几位五星上将之一。”1936年7月,在当了12年少校之后,布莱德雷晋升为陆军中校,开始分管战术系的训练工作。他大胆革新,放手让学员们自己管理自己,获得了成功。不久,一直在国民警卫队任职而怀才不遇的马歇尔终于晋升为准将。布莱德雷获悉后立即致函祝贺;马歇尔很快回信说:“你是我在陆军中最熟悉的出类拔萃者,你表现出的最卓越的才能,令我由衷敬佩。甚盼有缘再度共事。”由此可见,马歇尔对布莱德雷是欣赏有加,器重之至;从中也就不难理解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布莱德雷在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之氅下能够平步青云而成为大军统帅了。

在西点军校的四年任期届满后,布莱德雷中校于1938年6月被派往美国陆军参谋部人事处工作。9月,德国和义大利结成同盟,并泡制出“慕尼黑协定”。美国陆军参谋部对英法两国奉行的绥靖政策感到忧虑;布莱德雷则认为,在欧洲与希特勒一战是势所难免,美国必须加强军事准备以免被动。

1939年7月1日,马歇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一周后,他选调布莱德雷到由三人组成的参谋部秘书处任职。布莱德雷不负马歇尔之重望,在这个重要部门努力工作,显示出惊人的才干和作用。9月初,德国军队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大战终于爆发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进入有限的紧急状态。1940年春,德军相继入侵丹麦、挪威、荷兰、卢森堡、比利时、法国,希特勒控制了整个西欧。布莱德雷对德国空军与地面坦克、摩托化部队的配合所产生的巨大威力深感震惊;同时认为美国陆军的步兵师需要准备更多的坦克、反坦克武器、装甲车、威力和机动性能更强的火炮等装备,才能与德军进行较量。

1941年初,美国开始真正的扩军备战;身在参谋部秘书处的布莱德雷特别希望能离开马歇尔去担任部队指挥官。西点军校校长罗伯特·艾克尔伯格准将邀请布莱德雷回母校担任学员团团长,布莱德雷欣然接受;但马歇尔闻悉后突然于2月23日任命布莱德雷为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临时准将的军阶从天而降:布莱德雷仅仅当了五年中校就越级升为准将,他成为同届同学中第一位将军,比艾森豪威尔还要早!

1941年3月赴本宁堡上任伊始,布莱德雷准将立即在此开办了一所颇具规模的预备军官学校;该校成为美国预备军官学校的样板,它培养的军官后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作为驻地指挥官,布莱德雷与在此训练装甲部队的乔治·巴顿建立了信任与了解。巴顿在离开本宁堡时致信说:“亲爱的奥马尔,在我们共事期间,我们能够如此推心置腹、宽宏大度地携手工作,是我从未遇到过的。”而布莱德雷则表示,自己从巴顿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知识”。这一切,为他们二人后来在欧洲战场的密切合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北非初当重任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陆军部立即决定组建3个师。1942年2月,布莱德雷出任新组建的第82师师长,并获得临时少将军衔;在同届同学中,他第一个成为师长。第82师是后来被誉为“全美第一师”的第82空降师的前身;该师始建于1917年8月25日,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加了洛林战役、圣米耶尔战役和默兹——阿尔贡战役,建有卓著功勋;大战结束后,该师被解散。此次布莱德雷是临战受命重建该师,其16000名新兵(占全师人数的90%)是刚刚入伍的新人;他立即以独特的方式整训这支崭新的“老部队”,甚至身先士卒参加野外越障训练,被士兵们亲切地叫做“大兵”。第82师的老英雄约克中士直言不讳地对他说:“将军,你是个大好人。正因为如此,你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多大的作为。”

1942年6月,正当布莱德雷希望带领第82师奔赴战场之际,马歇尔任命他担任国民警卫队第28师师长(由李奇微接任第82师师长)。第28师军纪松懈,问题成堆;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努力,布莱德雷将这支原本近乎于乌合之众的第28师整顿成一支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一位前来观看第28师战斗演习的新闻记者在文章中写道:“他不是一位能成为传奇式英雄的显眼人物,也没有足以引起人们好奇心的神秘感。他有时很粗鲁,但人们对他的咒骂少得不值一提。在显示个人尊严与轻视某种东西的仪式上,布莱德雷显得坚毅刚强。他治军严谨,把荣誉归于普通一兵。但是不要把迷人的魅力与领导艺术混淆起来。布莱德雷是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他不仅受人尊重,而且赢得人们对他的忠诚。这些都令士兵和军官对他的指挥唯命是从,这就是他的性格的关键所在。”

1943年2月12日是布莱德雷的五十大寿的生日;马歇尔发来贺电,并告诉他将要任命他为第10军军长。四天后,布莱德雷刚刚正式接到任职命令,突然又接到一项新的命令:派他一个人去与正在非洲担任联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一起工作。

布莱德雷在华盛顿领受任务后立即飞赴北非。此时,盟军在这里遭遇到挫折,艾森豪威尔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无法很好地实施指挥;于是,马歇尔派布莱德雷前往北非战区充当艾森豪威尔的“耳目”以了解战况。抵达目的地见到西点军校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后,布莱德雷立即深入前线实地考察美军武器和人员在战斗中的表现,并对第2军军长弗雷登德尔做出了考评(认为他极不称职)。艾森豪立即果断任命乔治·巴顿少将接替弗雷登德尔担任第2军军长。

1943年3月5日,巴顿出任第2军军长,立即用他所特有的粗暴方式整顿部队。尽管巴顿很钦佩布莱德雷的将才、谨慎和正派,但他也难以容忍艾森豪威尔的“耳目”布莱德雷在第2军的暧昧关系,认为这有悖于军事指挥原则。于是,巴顿打电话给艾森豪威尔说:“我不能让任何他妈的间谍在我的司令部周围转来转去”。他建议艾森豪威尔:要么让布莱德雷给自己当副军长;要么结束布莱德雷在第2军的“耳目”作用。结果,艾森豪威尔于3月6日就任命布莱德雷担任第2军副军长。

3月中旬,盟军决定发动攻势。17日,在蒙哥马利的英国第8集团军发起主攻的前三天,美国第2军发起了一场佯攻行动。副军长布莱德雷随奥兰多·沃德指挥的第1装甲师由卡塞林山口向东出击;这是布莱德雷自1911年考入西点军校后第一次参加实际战斗行动。进攻开始不久,他的吉普车碰上了一枚地雷,但所幸没有爆炸;布莱德雷承认自己被吓得“失魂落魄”,但又庆幸得保一命能在将来担当更重要的使命。

4月16日,巴顿升任集团军司令官,布莱德雷继任第2军军长;同日,盟军决定实施代号为“铁匠”的突尼斯战役,要求各路部队沿着100英里长的整个弧形战线强攻退守的轴心国部队。盟军“铁匠”行动的参战兵力有20个师30多万人,坦克1400辆,火炮1400门;

4月20日,突尼斯战役全面打响。布莱德雷指挥第2军的第1装甲师、第9师、第34师和“大红一师”及分别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对敌发起攻击。战事进展十分艰难,德军重兵把守的“609高地”阻止了美军的进攻。30日,布莱德雷亲临受阻的第一线考察战况后,大胆采用17辆战车当移动火炮迂回到侧翼和背后轰击德军阵地,终于使步兵在5月1日攻占了“609高地”,并多次打退德军的反扑。此后,盟军经过连续苦战,于5月9日攻占突尼斯城和比塞大港;13日,10万德军和15万意军向盟军投降。突尼斯战役以盟军的彻底胜利而告终。布莱德雷的第2军仅俘敌就达4万人,取得赫赫战绩;但谦逊的布莱德雷给艾森豪威尔发去的电报只有两个词:“任务完成!”。

从1943年2月飞抵北非充当“耳目”,到5月7日率第2军在突尼斯战役中创下战功,布莱德雷可谓是一帆风顺。布莱德雷的大名也开始出现在美国国内的报刊之上,他已初步显示出自己谨慎沉稳的个性、刚柔相济的作风和善于捕捉战机的能力,还包括他所特别具有的善于与自己的上司和英国盟友和睦相处的高超艺术。所有这些,都给艾森豪威尔留下了极佳的印象;这就为布莱德雷本人下一步的前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西里再露峥嵘

早在1943年初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英美两国首脑就已商定,在突尼斯战役结束后立即实施对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登陆进攻战役。盟军想通过西西里战役达到下列目的: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扫清地中海中部的轴心国部队;减轻苏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压力;为将来在欧洲大陆的“围歼”计划锻炼部队。

1943年夏,北非沿海港口集结了由英国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盟军第15集团军群的庞大部队(下辖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和巴顿的第7集团军),共13个师又3个独立旅。盟军的进攻计划是:先由空军重创敌方海、空军,再由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东南的锡拉库扎至帕基诺地段登陆;巴顿的第7集团军则在西西里岛西南的杰拉至利卡塔地段登陆。空降部队负责越过滩头地段,夺取要点以支援登陆部队。主力部队上岸后向北进攻,分两路围歼敌军。

1943年6月2日,布莱德雷被授予临时三星中将军衔。此时,驻守西西里岛的德意部队第6集团军由2个德国师和9个意大利师组成,总兵力约255000人,统一归意大利人达尔马塔·古佐尼指挥。7月4日,布莱德雷中将从距奥兰以西9公里的法国海军基地克比尔港登上了两栖作战指挥舰安康号,踏上了征战西西里的征途。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盟军已对西西里岛、撒丁岛和意大利本土的空军基地及港口等重要目标实施了大规模的航空轰炸。

7月10日凌晨,布莱德雷指挥第2军参加了西西里登陆战役:艾伦将军的第1师进攻杰拉;米德尔顿将军的第45师攻击斯科格利蒂;特拉斯科特将军的第3师突击利卡塔;加菲将军的第2装甲师及第1师的一个团充当“浮动预备队”。这些部队在当天上午都较为顺利地登上了西西里岛各自的预定滩头阵地。次日早晨,布莱德雷也踏上了西西里岛,对第2军实施有效的战场指挥。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与巴顿指挥的美军发生了一些旨在争抢战功的摩擦,巴顿暴怒不已,而布莱德雷则沉稳行事,维护盟军之大局。不久,巴顿在一个后方医院里出手打了美军士兵的耳光,引起轩然大波;医院向布莱德雷递交了一份“打耳光事件”经过的报告。按规定,布莱德雷应将报告继续上送,但他为使巴顿免于因此而丢官罢职,破例将这份报告锁进了保险柜。8月16日,第3师的先头部队攻入了西西里岛与意大利本土隔海相望的港口城市墨西拿,布莱德雷在该城的街道上迎接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巴顿。

盟军以5532人死亡、14410人受伤和2869人失踪的代价取得了西西里战役的彻底胜利,迫使意大利退出了战争。经过此次战役的考验,美军部队大受锻炼,进一步增强了实战能力。战役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派专栏作家厄尼·派尔去采访布莱德雷,发表了五千字的连载文章;布莱德雷的大名又显赫地出现在美国报刊上,使他的名声大震全国。而巴顿则受困于“打耳光事件”,只能四处致歉。美军前敌统帅艾森豪威尔虽然向国内的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报告了巴顿在西西里的辉煌战绩,但他也于此时暗下决心不能让巴顿担任更高的职务了。

诺曼底大显身手

1943年8月,西西里战役接近尾声时,盟军统帅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了“四分仪”会议;马歇尔坚决要求英国赞同旨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霸王”行动计划。9月上旬,布莱德雷奉命参加“霸王”行动计划工作;他立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自己心爱的第2军,启程飞赴英国首都伦敦。马歇尔决定,在“霸王”行动计划确定主帅之前,布莱德雷除在英国担任美第1集团军司令之外,还要建立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并代理集团军群司令;因此,布莱德雷必须组建两套指挥班子。9月中旬,布莱德雷飞回美国物色人员。在白宫向罗斯福总统面禀西西里战局时,布莱德雷从总统那里首次获悉了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他在了解到这一超级机密后大为吃惊,惴惴不安地离开了白宫,此后从未对任何人谈及此事。

10月初,布莱德雷飞返伦敦,将第1集团军群司令部和第1集团军司令部分别设在伦敦西区布朗西斯广场和布里斯托尔的克利夫斯学院。11月13日,领受着临时三星中将军衔的布莱德雷中校被晋升为正式的美国陆军上校(临时四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同时被晋升为正式少将)。11月,苏、美、英三国首脑聚会德黑兰,议定在来年5月实施“霸王”行动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2月上旬,罗斯福总统决定由艾森豪威尔担任“霸王”行动的总指挥官(原来曾考虑将马歇尔与艾森豪威尔作一个对调)。

艾森豪威尔在伦敦走马上任后立即举荐布莱德雷出任美国第12集团军群司令官(“霸王”行动开始后在法国组建);巴顿也被调来担任第3集团军司令(暂时在代号为“刚毅”的欺骗行动中充当虚构的第1集团军群司令官),成为布莱德雷的下级。对于即将实施的“霸王”行动计划,布莱德雷提出了三项建议:加强进攻力量;在法国马塞附近开辟第二个登陆点;大量使用战略轰炸机以支援战术空军的行动。他的建议,大部分得到了采纳。“霸王”行动计划是英美合作的良好结晶;作为美军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布莱德雷在该计划的逐步完善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合作能力,与英国国王乔治六世、首相丘吉尔、帝国参谋总长布鲁克元帅以及蒙哥马利等英军高级将领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和友谊。在“霸王”行动紧张的准备期间,布莱德雷频繁下部队看望普通美国士兵,英王向他颁授了荣誉军事勋位。美国《时代》、《生活》、《新闻周刊》等把布莱德雷的特写照片登载在封面上,舆论对他所特有的珍惜士兵生命和爱兵如子的美德大加宣扬,美国公众纷纷称赞他是“大兵的将军”;僚属们则亲切地称他是“西点和本宁堡的老教师布莱德雷将军”,都认为他是一位“应当为之牺牲一切的司令官”。

1944年6月3日,布莱德雷在普利茅斯登上设有自己的司令部的美国海军“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两天后,攻击大军的5000艘舰只起锚扑向法国的诺曼底海岸。在规模空前的伟大攻击行动开始之前,面对成千上万的年轻士兵们,布莱德雷不禁泪眼模糊内心难以平静,他在片刻沉默后只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语:“士兵们,祝你们幸运!”

6月6日凌晨,人类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霸王”作战行动——规模庞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了。按照布莱德雷的计划,盟军三个空降师在德军“大西洋壁垒”之后从天而降;登陆舰队如齐发之万箭,进击诺曼底各个海滩。在盟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德军伤亡惨重。当晚,十五万盟军部队登上了法国土地并站稳了脚跟;希特勒苦心经营已久的“大西洋壁垒”被击毁于一旦。10日早晨,布莱德雷从“奥古斯塔”号重巡洋舰上踏上了法国的大地;此次登陆作战行动宣告胜利。

集团军群司令官

按照作战计划,蒙哥马利的英军在东线吸引德军主力而非突破;布莱德雷的美军则要在西线实施突破,然后向东迂回。结果,东线的英军在卡昂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而进展迟缓。7月3日,布莱德雷指挥西线美军发起攻击行动,但同样遭到德军的拼死抗击而受挫。

7月10日,布莱德雷制订了一个新的代号为“眼睛蛇”的突破计划,其核心是:将美军4个军的兵力集中在圣洛地区的狭窄地段上实施正面突击;在地面部队突击之前,由空军对正面德军实施毁灭性打击。蒙哥马利也拟订了一个旨在吸引德军主力的“赛马场”行动计划。18日,英军开始实施“赛马场”行动,基本达到了目的。由于天气原因,布莱德雷的“眼镜蛇”行动推迟到25日才开始正式实施;艾森豪亲临观战。盟军的1500架重型轰炸机、380架中型轰炸机和550架战斗轰炸机向德军阵地投掷了大约4000吨炸弹和燃烧弹,美国陆军官方历史学家马丁·布卢门森曾这样描绘大轰炸:“炸弹把德军阵地夷为平地,火炮、车辆被埋入地下,坦克变成了废铁,通信线路被炸断。德军装甲部队指挥所被摧毁,重型装备几乎损失殆尽,使德军对美军的进攻只能作微弱的抵抗”。在给德军以致命打击的同时,也误伤了几百名美军官兵,其中包括代替巴顿扮演“刚毅”欺骗角色的三星中将莱斯利·麦克奈尔;为免影响士气,深感悲痛的布莱德雷为他举行了秘密葬礼。但令布莱德雷欣喜的是,“眼镜蛇”计划非常成功,美军于28日攻抵目的地阿弗朗什。“眼镜蛇”行动是布莱德雷在诺曼第登陆以后的一大杰作,盟军这一次成功的突破,实现了战局的重大转折。此前盟军被局限在科唐坦半岛上;而现在盟军则冲出了德军的防线,可以实施大刀阔斧的新攻势了。

8月1日,美第12集团军群司令部(代号为“鹰”)在库汤斯成立;布莱德雷正式就任集团军群司令官(列夫·艾伦任参谋长)。不久,布莱德雷被授予陆军少将的正式军衔。第12集团军群的部队有:考特尼·霍奇斯的第一集团军,下辖杰罗的第5军、柯林斯的第7军、科利特的第19军;乔治·巴顿的第三集团军,下辖米德尔顿的第8军、海斯利普的第15军、沃克的第20军、库克的第12军。第12集团军群的作战兵力达到40万人,连同勤务支援和特种部队在内共有90万人。

本来,按照“霸王”行动计划,盟军在诺曼第站稳脚跟后,德军会发现“刚毅”计划是一场骗局(诱使德军相信盟军在加莱海岸登陆);德军会将主力部队退至塞纳河一线防守,于盟军决战。尽管德军前敌将领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但刚刚在7月20日遇德军将领刺杀而幸免与难的希特勒却对此建议表示怀疑;他亲自掌控西线战事,严令禁止退守行动,并向诺曼第增派了7个师的兵力。希特勒举动实属疯狂;盟军抓住天赐良机,在塞纳河以西对德军实施包围。布莱德雷提出建议,对德军实施迂回包抄,就地歼灭。盟军大举进攻,乘胜逼近塞纳河。8月25日,布莱德雷手下的法国第2装甲师开进巴黎,接受德军司令官迪特里希·冯·萧里茨的投降;巴黎宣告解放。

至此,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战略行动取得了成功;巴黎的解放标志着整个诺曼底战役的彻底胜利。在整个这场规模庞大的战役过程中,布莱德雷始终是一位战争的直接组织者和指挥者,为争取战役的全面胜利立下了重要的功勋。

抢先跨越莱茵河

本来,根据德军溃逃塞纳河的形势,盟军想马不停蹄地冲过塞纳河,防止德军在河东岸建立防御阵地,尽可能地围歼德军。在大军推进到巴黎时,盟军出于战术考虑,准备绕过这座无军事意义的城市继续追击德军至齐格菲防线或莱茵河。但巴黎城内的抗德起义运动改变了盟军东进的速度,布莱德雷手下第5军所辖的法国第2装甲师应邀开进巴黎受降。盟军因此不得不每天拨出4000吨食品给巴黎的400万市民,使部队的补给更加紧张。冲过塞纳河后,盟军考虑修改总的战略。

蒙哥马利提出由他率领包括美第1集团军在内的3个集团军直接进攻加莱,这样将使美军居于从属地位,他将控制地面部队指挥大权。但此时美军部队人数已是英军的三倍,美国公众也不能接受蒙哥马利及英军独占螯头的事实;同样,布莱德雷等美军将领也坚决反对蒙哥马利的主张。布莱德雷提出按部就班地实施“两路进攻”的战略:由蒙哥马利率英军在阿登山脉以北推进,他本人率美军在阿登山脉以南进攻;两军在德国西部边界的齐格菲防线或莱茵河进行补给和休整后,再继续进攻。盟军总指挥官艾森豪威尔亲自协调了这场战略争论,他将美第1集团军抽调给蒙哥马利,而布莱德雷手中只剩下巴顿的第3集团军,实际上只有第12军和第20军能参加进攻(第8军仍在布列塔尼,第15军正在离开芒特)。

8月26日,巴顿率领两个机械化军从默伦和特鲁瓦出发,发动了一场进展速度奇快的闪电战。29日,第12军攻占了夏尔,直逼圣米希尔;30日,第20军攻克了兰斯,次日再克凡尔登。9月1日,这两个军渡过默兹河,并在东岸建立了桥头堡。此时,巴顿的第3集团军离德国本土只有100公里了。而蒙哥马利的部队同时也向东进击,相继攻克了亚眠、里尔、布鲁塞尔、安特卫普、迪埃普等地,但他又犯了老毛病,在部队进攻顺手时停了下来,未能乘胜拿下莱茵河的咽喉要地阿纳姆(距安特卫普120公里);德军得以喘息,就地建立防御阵地,并用火炮封锁安特卫普港。后来,直到11月底,盟军才得以启用安特卫普港提供补给。

1944年9月,盟军高层的内部纷争日益激化。8日,德军开始向伦敦发射V—2导弹;英方敦促蒙哥马利迅速攻占德军在荷兰的导弹发射阵地。蒙哥马利抓住这一时机推行自己的主张,制订了代号为“市场花园”的作战计划,要对阿纳姆实施大规模的陆空联合进攻。布莱德雷在间接获悉了“市场花园”计划后,清醒地看出该计划是蒙哥马利企图从助攻转为主攻的把戏(该计划若成功,英军可直指柏林;美军只能被迫让出作战物资甚至停止前进,失去攻打德军的机会)。布莱德雷立即打电话给艾森豪威尔抗议“市场花园”计划,指出该计划的实质是以一路突击战略取代两路突击战略,迫使美军支持蒙哥马利的部队攻打柏林;这样将使美、英两大支部队之间的空隙加大,会造成德军乘虚反击的危险。但是,艾森豪威尔出于大局的考虑,最终还是批准蒙哥马利实施了“市场花园”行动计划。结果,盟军因“市场花园”行动而损失了17000人,超过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损失数字;并因此使布莱德雷这一边的进攻受到了阻碍。事后,英国军事决策层终于看到了布莱德雷战略主张的正确性,对蒙哥马利感到失望;英国海军上将拉姆齐甚至认为可以“随意批评蒙哥马利”。而布莱德雷则尖锐地指出,批准蒙哥马利实施“市场花园”行动计划,这是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最大战术错误。但遗憾的是,蒙哥马利并为因此而放弃争权夺利的做法;英、美高级将领之间注定还要有一些大的摩擦。

9月22日,艾森豪威尔在凡尔赛召开盟军高级司令会议研究战局和下一步的作战方针;这是自诺曼底登陆以来盟军最重要的一次高级将领会议。蒙哥马利借故缺席,他派参谋长德金甘德代表自己在会议上与布莱德雷进行了争论。艾森豪威尔又一次偏袒了蒙哥马利;布莱德雷因极度的沮丧和失望而开始失眠,情绪低落,甚至表示不如去中国作战,或在尼米兹领导下在太平洋作战。

10月上旬,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来欧洲战场作正式巡视,布莱德雷及时向他阐述了自己的主张。经过一番努力,艾森豪终于采纳了布莱德雷的意见。10月18日,艾森豪威尔决定以布莱德雷的第12集团军群为主力,分兵两路突击莱茵河;这是美军自参加欧洲战争后首次充当主角,也是蒙哥马利自诺曼底战役以来首次扮演配角。

11月8日,布莱德雷集中巴顿手下的第12军和第20军共9个师约22万人首先发起攻击行动。适时正奉天气寒冷又连降大雨,巴顿第3集团军的部队在泥泞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经过三周的血战推进了60—70公里后,被德军死死阻挡在奇格菲防线前。另一路美军也不顺利,在付出重大代价后,于12月中旬才进抵罗尔河(仍未能夺取罗尔河水坝)。于是,布莱德雷指挥两支美军经过莱茵河和包围鲁尔区的努力失败了;两支美军不得不在严寒的冬季与德军进行消耗战。

但是,1944年冬季盟军不断向德军施加压力,使德军每天伤亡达9000人,即一个星期就要损失5个师的兵力,这是任何国家也无力承担的巨大消耗。同时在东、西两线作战的德国,兵员日益枯竭。但发疯的希特勒却歇斯底里地集中兵力在阿登山区实施了一场孤注一掷的大规模反攻行动,德军很快就突入了盟军的纵深,战局顿时变得严峻起来。布莱德雷立即组织巴顿第3集团军用6个师实施反击;霍奇斯的第1集团军就地进行顽强阻击。而美军遇到的暂时挫折又勾起了蒙哥马利担当盟军地面部队指挥官的旧梦,他利用这一时机,极力贬低美军及其指挥官。在1944年圣诞节召开的紧急协调会上,蒙哥马利对前来与会的布莱德雷甚是无礼,未派一人一车去机场接他,并在会上像对待小学生那样训斥布莱德雷。尽管气愤到了极点,但布莱德雷全力克制着自己,保持沉默来回应蒙哥马利。

12月26日,美军终于以顽强的苦战争取到了转机,使德军停止了经过行动。在几天后召开的盟军最高指挥会议上,布莱德雷信心十足地提出了近期、长期两个战略计划。近期战略主要是立即向德军突出部的蜂腰部位发动一次钳形攻势;长期战略又被称为“快速”进攻计划,要全力向德军的纵深推进。经过与蒙哥马利的争论和艾森豪威尔的协调,布莱德雷的近期进攻计划和加上限制的长期进攻计划得到了采纳。

12月30日,布莱德雷命令巴顿率第8军、第3军、第12军向豪法里兹发起了强攻。蒙哥马利在1945年1月3日才迟迟让暂时划归他指挥的美第7军(军长柯林斯)和第18空降军参加进攻行动。1月16日,南北两支部队在豪法里兹胜利会师,拦腰切断了德军的突出部,对德军达成了包围态势。艾森豪威尔指示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应利用德军的退却之势,继续乘胜追击,力争突破齐格菲防线。

1月28日起,布莱德雷指挥的美军部队相继向东发起进攻行动,但厚达2英尺的积雪使部队行动困难,到2月1日整个战线才推进了10公里。2月8日,美军再次发动进攻;德军炸毁了罗尔河的水坝,使美军行动受阻。直到2月23日,美军才艰难地越过了罗尔河,继续大举进攻行动。3月3日,布莱德雷开始实施代号为“伐木者”的进攻行动,5个军的美军打得德军溃不成军;美军先头装甲部队于3月7日抵达科隆至科布伦茨的莱茵河沿岸地带,并拿下了雷马根大桥。与此同时,蒙哥马利的大军也抵达莱茵河畔。3月12日,布莱德雷被授予临时四星上将军衔。

按照盟军的计划,强渡莱茵河的行动由蒙哥马利的部队(包括从布莱德雷手中抽调的部分美军部队)担任主力;布莱德雷的美军部队充当配角。心有不甘的布莱德雷暗自打算相机行事,抢先跨越莱茵河。在艾森豪威尔的默许支持之下,布莱德雷于3月9日放手发动了攻势;20日,德军齐格菲防线开始动摇。23日晨,巴顿打来电话压低声音告诉布莱德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已渡过莱茵河了”。布莱德雷抑制激动的心情说道:“我的天啊!你是说渡过莱茵河了吗?”当天夜里,站稳脚跟的巴顿又在电话中兴奋地向布莱德雷大声喊道:“布莱德雷!务必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已经渡过了莱茵河,我们美军在蒙哥马利之前渡过了莱茵河!!!”

至此,盟军决策层终于肯定并接受了布莱德雷提出的两路突击战略主张。对美军来讲,长期以英军为主攻的局面结束了。美军和布莱德雷及巴顿等以实际战绩取得了主导地位;蒙哥马利及其英军部队从此再也无法独占鳌头了。而布莱德雷本人则认为,艾森豪威尔下令允许美军抢先渡过莱茵河,是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达的最重要的命令之一,因为这一命令向美军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与英军一同对德军作战。

彻底打败德国

1945年3月25日,英国受首相丘吉尔、帝国参谋总长布鲁克与艾森豪威尔、蒙哥马利、布莱德雷等盟军将领在莱茵贝格会晤后,布莱德雷就和艾森豪威尔开始制订最后征服德国的作战计划。许多人将主要由布莱德雷提出的这个计划称为“布莱德雷计划”;但谦逊的布莱德雷总是说这一计划是他和艾森豪威尔俩人共同构想出来的。该计划将美军放在中间当主力,而将北面蒙哥马利的部队降到了辅助支援地位。其具体要点是:由美军扫清鲁尔区的德军;在围歼鲁尔区的德军后,由布莱德雷组织美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横穿德国中部,通过莱比锡——德累斯顿向易北河挺进,与攻到易北河的苏军隔岸相望。

1944年3月28日,“布莱德雷计划”开始实施,第一期目标是包围鲁尔区。4月1日,美军完成了对鲁尔区德军的合围。此时,布莱德雷的部队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其第12集团军群已拥有第1、第3、第9集团军、第15集团军共12个军合计48个师的庞大兵力,总员额高达130万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集团军群,也是布莱德雷指挥过的最大规模的集团军群。现在的布莱德雷已用不着再看蒙哥马利的脸色了,他为此感到特别高兴。4月18日,陷入美军严密包围圈中的德军部队全部不战而降(司令官沃尔特·莫德尔元帅自杀);共有317000名德军官兵成为美军的俘虏(超过斯大林保卫战或北非突尼斯战役的战俘数量)。

布莱德雷第12集团军群的三个集团军从南到北部署在长达22公里的战线上,于4月12日开始向距易北河200公里的卡塞尔发起强大攻击(此前已有小股部队先行出击)。各个军的进攻速度就象赛跑一样你追我赶,以致于布莱德雷不时发出暂停的命令,以使各部队保持大体上齐头并进的态势。在此次易北河进攻战役中,辛普森的第9集团军挺进速度最快,其第19军属下的第2装甲师(师长怀特)于11日首先抵达易北河畔的舍内贝克;第13军于14日进抵易北河畔距柏林仅100公里的维腾贝格和唐格明德。在19天中,第9集团军推进了360多公里;一位历史学家幽默地说:“跑得比第9集团军更快的只有仓皇逃窜的德军残兵败将。”

美军兵至易北河后,盟军原本要采取第二步作战行动,阻止德军逃往阿尔卑斯山脉和挪威建立抵抗阵地。但蒙哥马利的部队却对进攻失去了主动性和热情,战事减缓了节奏。此时,苏联军队仍未发动对柏林的预期攻势;美军面临是否进攻柏林的问题。擅长快速进攻的辛普森第9集团军对近在眼前的柏林是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布莱德雷心中也是难以平静:大军长驱直入有补给困难,用10万美军士兵的生命去换取柏林这座毫无军事意义的城市,无疑得不偿失;但攻占柏林的政治诱惑力也实在不小,令人心动不已。就在布莱德雷举棋难定之时,盟军大帅艾森豪威尔决心已定:让苏联红军去攻占柏林;若苏军放弃时,盟军再对柏林发动进攻。

4月15日,艾森豪威尔向盟军下达了总攻击命令:北部,由蒙哥马利率部渡过易北河后向基尔——卢比克突击;中部,美第1、第9集团军扼守易北河和穆尔德河,没有命令不准前进一步;南部,由巴顿率部挺进多瑙河谷与萨尔斯堡,同苏联红军会师。此次进攻,已南部巴顿的美军部队为主,这也是美军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次决战。刚刚配戴上四星上将军阶的巴顿指挥3个军共15个师立即发起攻击,兵锋势不可挡,迅速进抵目的地。4月26日,霍奇斯第1集团军属下的第69步兵师师长埃米尔·莱因哈特少将在易北河边与苏军第58步兵警卫师师长弗拉基米尔·鲁萨科夫将军举行正式会晤,美、苏两军正式会师易北河。美军终于取得了象征胜利的机会,这令布莱德雷欣喜若狂。

更令布莱德雷感到自豪的是,在北部归蒙哥马利统辖的李奇微将军率第18空降军(下辖第82空降师、第7装甲师、第8步兵师和英军第68师)从鲁尔区向易北河挺进,几天之内推进达400多公里。其第82空降师于4月30日渡过易北河后,向东北方向直趋维马斯,挡住了苏联红军乘胜追击的去路,并俘获了包括50名将军在内的36万名德军官兵。布莱德雷在出征北非之前曾担任第82空降师的师长;对于自己当年训练过的老部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他当然是万分高兴。

5月7日凌晨2时41分,德国政府代表在盟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室里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于5月9日零时正式生效);欧洲大陆的战争就此宣告结束。作为美军主要指挥官,爱兵如子的布莱德雷在此胜利之际是彻夜难眠:美国军队在欧洲战场上伤亡达586628人,有135576名美国军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半个欧洲。5月17日,苏军的科涅夫将军代表斯大林向布莱德雷授予苏联一级“苏沃洛夫”勋章,以示苏联红军对他卓著功绩的敬重之情。

战后仕途辉煌

欧洲的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52岁的奥马尔·布莱德雷上将终于可以卸下肩上的战场指挥重担了。但太平洋战区的战事仍未结束,布莱德雷和艾森豪威尔都在考虑参加对日最后一战的问题。但是,在太平洋战区不可能显然有适合位居集团军群的指挥职位提供给布莱德雷;而他又不可能去担任集团军等更低的职务。

1945年6月3日,布莱德雷飞返美国;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布莱德雷出任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大战结束了,必然将有大量的军人退伍;而此时的退伍军人管理局正因其糟糕的工作状态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攻击,被人称为“不人道的巨大官僚机构”。美国众议院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主席约翰·兰金向布莱德雷提出忠告说:“将军,请记住,至今你只闯过了战争这一关。当你闯过退伍军人管理局工作这一关时,你才算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杜鲁门总统告诉他,将尽全力支持他的新工作。

在8月中旬的宣誓就职仪礼上,新任退伍军人管理局长的布莱德雷上将对新闻界表示:“我想,我国所有的工作都让我赶上了,我真想把世界上的所有工作都干好。因为要干的事成堆,这正是我为那些曾经为我们的国家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们服务的好机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拥有500万退伍军人,他们绝大多数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美国国防部为此次大战结束后的退伍军人安置工作早已做了计划,但原子弹使对日战争提前结束了;因此原订的退伍军人安置计划就成为一堆废纸,美国军人的退伍安置工作不得不提前从1945年10月就仓促开始进行。到1946年6月时,将有1200万男女军人退伍,将使美国退伍军人总数猛增到1700万人;届时,美国成年男子中的退伍军人将占有43%的比例,形势自然十分严峻。

布莱德雷上任前,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在全美4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设立了97个医院,收住病员70000多人;每个月给150万退伍军人及其遗孀发放74000万美金的抚恤金;给1800万士兵提供总金额为1350亿美圆的保险。于是有记者称拥有6.5名工作人员的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福利管理局,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最大的抚恤金分配机构,最大的医疗部门,向退伍军人提供各种贷款的大银行。”面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犹如潮水一般用来的退伍军人,布莱德雷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在对有关情况进行了全面研究之后,布莱德雷局长于9月15日宣布,在纽约、费城、亚特兰大等大城市设立13个分局(分局局长享有很大的权力);各分局再在一些城镇设立办事处,以构成地区性的办事机构网络(优先录用退伍军人)。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退伍军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由原来的6.5万人增加到20万人。该局1946财年的预算为45亿美圆;1947财年增加到63亿美圆(相当于当时48个州的总预算,约占美国联邦政府总预算的三分之一)。在两年的中,根据《美国士兵权利法》,布莱德雷竭尽全力向国会和政府为退伍军人们争取到很多的权益(例如使退伍军人上大学不再受年龄的限制)和生活资助。特别值得人们赞赏的是,布莱德雷在局长任上很好地解决了退伍军人的医疗问题;而他本人则说:“由于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陆军所处的地位,我不得不把成千上万的青壮年送上战场。我听到过战场上伤员悲壮的喊叫声;在无数战地医院里,我看到过伤员无法忍受的痛苦。我为他们做了我能做的一切,我感到在一生中,再也没有比这更使我满意的事了”。

1947年4月17日,美国国会将布莱德雷晋升为美国陆军正式的四星上将,并向他授予三枚功勋勋章,以表彰他在欧洲战场的巨大功绩。7月下旬,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设立了美国的国家军事机构,由国防部长(首任部长为詹姆斯·V·福雷斯特尔)统率陆、海、空三个平行的军种,正式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时还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和中央情报局)。11月21日,杜鲁门总统任命布莱德雷接替艾森豪威尔的陆军参谋长职务。

1948年2月7,布莱德雷上将正式宣誓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此时,美国实行裁减军备削减军费开支的政策,全国的武装力量只有160万人;陆军实际兵力仅为55.2万人(且有一半分驻在世界各地)。布莱德雷认为眼下的美国陆军只不过是一支勤务部队,没有战斗力可言。此时,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已开始恶化。布莱德雷认为,美国要奉行“遏制”战略,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扩大陆军的规模、增强战斗力并提高战备程度。但这些主张难以付诸实现,他有时甚至想辞去陆军参谋长的职务。

1949年8月16日,杜鲁门总统任命布莱德雷上将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成员仅有布莱德雷、登菲尔德、范登堡、柯林斯四人,主席没有表决权);与此同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决定成立由成员国参谋长组成的“北约”军事委员会以定期讨论战略问题,布莱德雷被确定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并兼任委员会下设的由美、英、法三国代表组成的常设委员会主席)。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突然爆发战争。刚刚从远东访问归国的布莱德雷和他的同事们当即都认为南韩军队能够应付局势;但战局的发展出乎他们的预料。6月30日,布莱德雷率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同国防部长约翰逊、三军的部长以及国务院的代表,在白宫举行的战争委员会会议上,批准了驻日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提出的向前线派出2个师的请求。在随后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布莱德雷简单介绍了朝鲜半岛的战争局势,杜鲁门总统宣布了美国出兵的决定。这是布莱德雷参加决策的自他本人从军以来美国第四次参加的真枪实弹的战争。

9月15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朝鲜半岛中部西海岸的仁川成功实施了大胆的登陆行动。9月22日,布莱德雷因美军卷入朝鲜战争再次获得晋升,杜鲁门总统亲自将陆军五星上将的徽章钉在他的肩膀上。这样,继马歇尔、阿诺德、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之后,57岁的布莱德雷成为美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年轻和最后一位陆军五星上将。

1951年8月16日,布莱德雷宣誓连任第二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但美军在朝鲜半岛的作战并不顺利;指挥朝鲜战争的麦克阿瑟被解除了职务。而脱下军装的艾森豪威尔则提出“结束朝鲜战争”的口号,赢得了总统竞选的胜利。12月初,布莱德雷陪同即将出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秘密前往朝鲜半岛视察战局;后来艾森豪威尔说:“我离开朝鲜时的结论是,我们不能在看不到任何结果的情况下,永远对峙在一条固定的战线上继续遭受伤亡。在小山小岭上小打小闹,是结束不了这场战争是。”

1953年1月21日,艾森豪威尔宣誓就任美国总统。7月27日,布莱德雷在他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任内的最后几天里(8月任期届满),看到了朝鲜战争的结束——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即将退休的布莱德雷在美国国会就朝鲜战争发表了自己著名的评论,他指出:“这是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回忆录》

本书作者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1893—1981年),美国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布莱德雷1915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和国防大学进修深造,其间,在南达科他州立学院、西点军校和本宁堡步兵学校执教。1941年2月,布莱德雷担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1942年2月起,先后担任第82空降师、第28步兵师师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菜德雷率部征战北非和欧洲,历任美军第2军军长、第1集团军司令、第1集团军群司令和第12集团军群司令。为打败西斯德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战后,他就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并出任美军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本书原名《一位将军的一生》,于1983年出版,是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本人与传记作家克莱?布莱尔合作撰写的自传体战争回忆录,但是布莱德雷于1981年4月去世,未能看到此书出版。本书通过记述布莱德雷的亲身经历,着重回顾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和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战役,披露了盟军最高统帅部的决策过程,反映了他对打败法西斯德国做出的重要贡献。并通过详细记叙朝鲜战争的发展进程,披露了美国是如何决策发动侵朝战争的,反映了美军各指挥层次之间的种种分歧与矛盾,客观上暴露出侵略者在非正义战争中失败的事实。为读者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战争进程和内幕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但此后,布莱德雷积极参与策划侵朝战争和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封锁及对中国领土台湾的侵占。但中国人民志愿军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和勇敢顽强的作战精神,最终使他深刻感慨:朝鲜战争成为美国历史最糟糕的战争之一。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 - 生平大事年表

  1893年2月12日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伦道夫县克拉克村的农夫家里。
  1899年 入小学读书。
  1905年 举家迁入希比镇。
  1908年 父亲病逝。随母亲迁往莫伯利镇。进入莫伯利高中读书并结识玛丽·伊丽莎白。
  1910年5月 高中毕业,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尤佳。玛丽擅长语言,成绩比布莱德雷更好。
  1910年6月 开始打工生活,计划在1911年秋考密苏里大学。
  1911年7月 参加西点军校入学考试。
  1911年7月27日 收到西点军校录取通知。
  1911年8月1日 到西点军校报到,成为军人。
  1915年6月 从西点军校毕业。与玛丽订婚。
  1915年9月12日 分到第14步兵团服役,驻洛基山脉的乔治·赖特堡。任少尉。
  1916年5月 第14步兵团奉命开往墨西哥。布莱德雷与玛丽推迟婚期。
  1916年9月 随第14步兵团移防亚利桑那州的尤马。
  1916年12月 与玛丽结婚。晋升为中尉。
  1917年5月 随第14步兵团调防华盛顿州的温哥华兵营,任该团军需连长。
  1918年1月 随第14步兵团调往蒙大拿州守卫铜矿,并任第6连连长。
  1918年8月 晋升为临时少校。
  1918年12月 移防伊利诺斯州的格兰特兵营。
  1919年8月 申请到南达科他州立学院任教获准。
  1920年9月 调任西点军校数学系教官。
  1923年12月 女儿伊丽莎白在西点军校降生。
  1924年 升任西点军校数学系副教授。
  1924年秋 进入本宁堡步兵学校深造。
  1925年5月 从本宁堡步兵学校结业。
  1925年8月 到夏威夷第27步兵团任第1营营长。
  1928年9月 进入利文沃思堡指挥与参谋学校深造。
  1929年9月 调往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任教官。
  1930年9月 任本宁堡步兵学校兵器系主任,深得马歇尔助理校长赏识。
  1933年秋 进入国防大学深造。
  1934年~1938年 调入西点军校任战术系教官。
  1936年7月 晋升为中校。
  1938年~1939年 进入陆军参谋部人事部工作。
  1939年7月1日 调任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助理秘书。
  1941年2月 调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校长兼驻地指挥官。从中校晋升为临时准将。
  1942年2月 调任第82师师长,晋升为少将(临时)。驻路易斯安那州的克莱博恩兵营。
  1942年6月 调任第28师师长,驻路易斯安那州的利文斯顿。
  1943年2月 派往非洲担任艾森豪威尔的“耳目”。
  1943年3月 任第2军副军长。
  1943年4月 任第2军军长,率部参加突尼斯战役。第2军在突尼斯战役中战功卓著,布莱德雷开始扬名美国。
  1943年7~8月 率第2军加入巴顿的第7集团军在西西里岛作战。
  1943年9月 马歇尔派布莱德雷筹备第1集团军的班子并在英国任第1集团军司令、第1集团军群司令。参与制定“霸王”行动计划。
  1944年6月6日 率第1集团军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4年7月 制定“眼镜蛇计划”,发动圣洛战役。
  1944年8月1日 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第1集团军、第3集团军。
  1944年8月25日 巴黎解放。
  1944年9月16日 从临时中将晋升为三星中将(永久性军衔)。
  1944年8~11月 提出“两路进攻”战略,与蒙哥马利等英国将领发生严重分歧。盟军高级将领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欧洲战局进入相持阶段。
  1944年12月 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扑,盟军受挫。布莱德雷提出围歼德军于莱茵河以西的战略。
  1945年1~2月 实施“快速”进攻计划,反攻受挫。
  1945年3月 实施“伐木者”计划,美军推进到来因河。
  1945年3月12日 晋升为四星上将(临时军衔)。
  1945年3月21日 提出“航行”计划并获批准。
  1945年3月23日 第12集团军群下属第3集团军在巴顿指挥下首先渡过莱茵河。
  1945年3月 提出“布莱德雷计划”,准备发动打败德军的战役。
  1945年4月 美军挺进易北河。
  1945年4月26日 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
  1945年5月7日 德**队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6月7日 杜鲁门总统宣布任命布莱德雷为退伍军人管理局局长。
  1947年4月17日 晋升为正式四星上将。
  1948年2月7日 接替艾森豪威尔任陆军参谋长。
  1949年8月12日 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不久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
  1950年6月 参与制定侵朝战略。
  1950年9月22日 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1952年4月 同意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1953年1月 艾森豪威尔任总统。
  1953年7月27日 朝鲜停战协定签订。
  1953年8月13日 布莱德雷退休。
  1958年 出任布洛瓦钟表公司董事长。
  1965年12月1日 妻子玛丽病逝。
  1966年9月12日 与女作家基蒂结婚。
  1981年4月8日 病逝于纽约,享年88岁。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