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民国)

简介:张继(1882-1947)1882 年出生,河北省沧县人(今南皮县孙清屯人)。国民党元老。原名溥,字溥泉。 1899 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 1905 年 8 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该会司法部判事,直隶主盟人,兼《民报》编辑...
[展开]

张继(民国)的个人经历

人物简介

张继(1882-1947)

1882 年出生,河北省沧县人(今南皮县孙清屯人)。国民党元老。原名溥,字溥泉。

1899 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积极参加反清活动。

1905 年 8 月,在东京加入同盟会,任该会司法部判事,直隶主盟人,兼《民报》编辑和发行人。

1908 年赴法。

张继

1911 年回国后,任同盟会本部交际部主任兼河北支部长、国会第一届参议院议长。

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等5团体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出席并 与阎锡山、杨增新、李烈钧、胡瑛、王传炯、温宗尧、陈锦涛、陈陶遗、莫永贞、沈秉堃、松毓、褚辅成、于右任、马君武、田桐、谭延闿、张培爵、徐谦、王善荃、姚锡光、赵炳麟、柏文蔚、孙毓筠、景耀月、虞汝钧、张琴、曾昭文、蒋翊武、陈明远一起被推举为参议。

1916 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驻日代表。

1920 年任广东军政府顾问、国民党北方执行部主持人。

1921 年任国民党广州特设办事处干事长,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长,北京支部部长。

1922 年11 月,携带孙中山亲笔信到北京与苏俄使者越飞会谈。

1924 年1 月,当选为国民党一大中央监察委员。6 月19 日,与谢持、邓泽如等联名提出 " 弹劾共产党案 " ,受到孙中山斥责。

1925 年11 月,积极参与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活动。

1927 年任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委员。后历任国民党南京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北平政治分会主席、国民党三大至六大中央监委委员、国民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史馆馆长等职。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及《编补》。

1947 年12 月15 日在南京病逝。

在日本向大杉荣学习世界语,后在《新世纪》周刊上倡导世界语,20世纪初支持推广世界语。著述编有:《张溥泉先生全集》和《张溥泉先生全集补编》。

相关故事

1935年11月1日,爱国志士孙凤鸣在湖南路中央党部大礼堂前刺杀汪精卫时,很多高官吓得屁滚尿流,张静江滚在地上,孔祥熙一个劲地往汽车底下钻……当时,54岁的张继站在汪精卫身边,听见枪声,他猛然扑了过去,紧紧抱住“刺客”的腰;张学良跑过去,一脚踢飞了孙凤鸣的手枪,两个北方佬,制服了刺客,保全了汪精卫的性命。

张继的胆子不可谓不大,但他怕老婆也是出了名的。其妻崔震华,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制宪国大代表,是一个有名的“河东狮子”。当年,宋庆龄、何香凝在国大提出了“联俄抗日”的提案,张继也在上面签了名。回去向老婆如实汇报,劈头盖脸挨了一顿臭骂。于是找何香凝,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勾去。众人责问他为何这样轻率,张继红着脸承认:“是老婆不赞同孙夫人的主张,不让我签字,奈何?”

有人和张继开玩笑说:“你像猛虎一般,连子弹都不怕,为何怕老婆呢?”张继解释:“老婆是u2018狮子u2019,u2018老虎u2019再厉害,能不怕么?再说,天下男人怕老婆,惟独我老婆不怕我。”猛一听,还真是那么回事。仔细一琢磨,不禁哑然失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张继对西安名胜古迹的保护,是在“发扬民族之精神,用符筹备西京之原意”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而其做法也颇为特别:首先是动员中央、地方和社会各界的力量,进行保护。茂陵、昭陵的修缮,是他直接向中央请款,争取地方拨款完成的;杜公祠先后两次修葺,首次修葺,就是他以个人名义倡议各界捐修的;对于蓝田昙花寺、水陆庵古迹的被毁被抢,户县草堂寺玉石塔频遭毁坏,曲江王懋、王用宾墓前石虎、石羊被盗以及沣桥牌楼的险被拆除,他闻报后迅速指示函达各属县府,借助地方政府力量加以制止。另外,在规划西京公路网时,他有意识将各名胜古迹纳入其中。先后完成了汉京北路、未央宫路、木塔寺路、杜陵路、曲江池路及沿浐川各路。凡百余里,使游人由此“即可欣赏西京近郊风景一周”。再有,就是在若干古迹附近创设学校,“旨在灌输发扬我先烈雄武、创造精神,保护各处古迹,兼为普及地方教育,救济地方失学儿童及民众。”这应该是其所有做法中最具特色、最富创意的。张继筹建西京陪都期间,以西京筹名义办过三所学校,即茂陵小学、昭陵小学和天禄阁小学,三所学校都设在著名古迹跟前,这种“借古迹以启发涵养学生爱国情愫,因学校斯文而使古迹得以保存和保护”的深意,仍不失其借鉴的意义。

抗战胜利后,或谣传寒山寺诗碑已毁于日寇,于是吴湖帆想到当时国史馆馆长张继与唐代诗人同名,如果求得一纸法书,可以为古寺平添一段佳话。吴于是请友人濮一乘到南京求字,谁知不几天竟在报纸上见到张继的讣文,湖帆慨叹久之,度张书必不能得。又数日,忽接南京函,竟张继绝笔,诗后有跋:“余夙慕寒山寺胜迹,频年往来吴门,迄未一游。湖帆先生以余名与唐代题枫桥夜泊诗者相同,嘱书此诗镌石。惟余名实取恒久之意,非妄袭诗人也。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沧州张继”。

(图)张继猝发心脏病而卒,竟在写此诗之当日,此真绝笔矣。

?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