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阿斯特里

简介: 西·阿斯特里(TheaAstley,1925—2004),澳大利亚女小说家,西娅·阿斯利是澳大利亚女作家之一。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男性主宰的澳大利亚文学界,她是那一代人中唯一一位成功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多以男性为主人公,通过描写社会中的局外人或小人物,对她所目睹的澳大利亚社会进行尖锐的讽刺。曾获得获迈尔斯·弗兰克林奖,1989年获怀特文学奖。
[展开]

西·阿斯特里的个人经历

基本介绍

西·阿斯特里生于布里斯班的一个天主教家庭,1947年毕业于昆士兰大学,曾在昆士兰州和南威尔士州的小镇上做过5年中学教师。婚后回到悉尼,1968年至1980年执教于麦夸莱大学。1988年被昆士兰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8月在新南威尔士州的拜伦湾去世,享年78岁。

主要作品

西·阿斯特里著有13部长篇小说《牵猴子的姑娘》、《长舌妇之歌》、《穿着考究的探险家》、《迟钝的本地人》、《一船乡亲》、《追随者》、《友好之杯》、《晚新闻中的一条报道》、《海滩勤务队长》、《到达廷河》、《尾声》、《彩虹的多重效果》、《干旱地区》,3个短篇小说集《寻找野菠萝》、《曼哥在下雨》、《短篇小说集》 和一部中篇小说《消失之点》。

主要成就

《穿着考究的探险家》、《迟钝的本地人》、《追随者》以及《干旱地区》四部小说分别于1962年、1965年、1972年、2000年获迈尔斯·弗兰克林奖,《彩虹的多重效果》1997年获迈尔斯·弗兰克林奖提名,她本人于1989年获怀特文学奖。

作品特点

西·阿斯特里与澳大利亚文学泰斗帕特里克·怀特关系密切。她说,许多作家都影响过自己的创作,但是怀特、约翰·奇弗、海明威以及纳博科夫对她的影响尤其重大。她的小说对历史和昆士兰北部地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她的天主教家庭背景也使她乐于探讨天主教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小说往往情节晦暗,充满了对澳大利亚白人神话以及建立同质社会的观点的挑战。阿斯特里有在小镇教书的经历,对小镇生活比较熟悉,所以许多作品都是以小镇为背景,且多用俚语,主要反映澳大利亚小镇居民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并对其中狭隘的地方主义和市侩习气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她以怪人自诩,在她的小说世界里有不少怪异人物形象。她同情澳大利亚原住居民,认为是英国人毒害、枪杀了澳大利亚原住居民,把疾病了传给他们。这种同情在《曼哥在下雨》中通过对芒姆布勒一家命运的描绘,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社会评价

著名杂志《外国文艺》评价她的作品说,西·阿斯特里,通过故事展现了“被偷走的一代”,澳洲原住民的生活,以及他们与白人之间的冲突。她的小说大量使用非标准英语,不少段落不使用标点符号以营造紧张气氛,读起来扣人心弦。在小说中如果说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倒不如说是表达了她的无奈。西·阿斯特里希望白人能够真正和澳洲的原住民和谐共处,而实际情况却是原住居民的生存空间日渐逼仄,不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种族将面临灭亡。

西·阿斯特里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