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如

简介: 刘真如(1905年至1947年),原名刘成山,安徽省涡阳县东太清宫人。幼时在太清宫初小读书,后入县高等小学就读。20年代初,考入南京建业大学。3个学期后,赴北京大学当旁听生。不久,转至上海入复旦大学。
[展开]

刘真如的个人经历

基本内容

主要功绩

1926年北伐,刘真如加入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在该军司令部任第一科(党务)科长。北伐军至山东,军阀孙传芳军队与北伐军多次争夺济南。刘第二次在济南街头演讲,被孙传芳军队捕获。在狱中,结识了一位籍贯太和县的看守,逃出济南。1927年,刘任国民党安徽省指导委员会指导员。因党内派系矛盾,被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陈调元指使暴徒,捆吊在省政府大门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刘认为只有出国镀金,才能增添政治资本。1928年,刘真如赴法国,入巴黎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

30年代上半期,刘真如在北京《华北日报》社任社长。汪精卫主持召开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讨论华北与东北通车、通邮问题。《华北日报》社驻京记者采访了全部新闻,密报报社。《华北日报》于次日发表社论抨击,其中有“主张与日本通邮者,就是汉奸”,矛头直指汪精卫。汪精卫得知后,以刘真如泄露机密为由,撤职查办,押解南京。经陈立夫、于右任等从中周旋,才得释放。

1938年,刘真如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主任委员。在任期间,积极网罗培植亲信。1939年,李品仙接任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主席,与刘发生矛盾。由于抗战期间实行党、政、军一元化,省党部主任委员由李品仙兼任。同年,刘真如被免去党部主任委员一职。12月16日,刘打电报给国民党中央党都,诬告安徽省动委会“所出版之刊物,多背离党的立场,对党频加恶意讽刺,挑拨党、政关系,诱惑青年……”,致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电令李品仙取缔安徽省动委会。

1947年,刘真如来皖,任国民党省党部主任委员。刘以视察为名,在淮北、涡阳、淮南等地,大肆鼓吹反共言论,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制造舆论。刘还与涡阳县参议会参议长王藩庭竞争“国大代表”。是年夏天,病死于上海。

刘真如

更新日期: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