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新书

简介: 郑新书简介,郑新书,男,农民兼武师,生于1892年,卒于1978年,享年86岁。系河南省濮阳县渠村乡孟居村东楼街人。
[展开]

郑新书的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

解放前,郑新书家境贫寒,以打长工、做短工、当佃农维持生计。青年时代的他正处在满清末年,目睹了帝 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军阀混战,弱肉强食的黑暗社会,使他萌生了学武的信念。他从小酷爱武术,12岁就跟本村的姚虎三、郑银廷学习拳脚、武打。当他把他们的武术学完时还不满足,背着大人跑到离家十多里的还城、张砦(zhai)槌(chui)场(业余武术馆)学习武术。只要一听说哪里有武术名师,哪里有一套好武术套路,就是饿着肚子也要登程拜访,虚心求教,不学到手不罢休。他的执着、刻苦感动了很多名师。他二十多岁时已闻名乡闾(lv).但他仍不满足,又带着干粮去山东,下河南寻师访友以提高自己的武术素质。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磨练他已精通武术兵器六十四枪、罗三枪、小花枪、大花枪、白手夺枪、三节棍、四节镗等三十三种;已熟练掌握西凉掌的套路大雁击手、二十拳、大小鞭良、天躺地躺等二十二种。这些套路对打不是花架子,是国家武术界多年流传下来的精华,有很多精妙之处。武界人士常说:学会大雁击手可以天下走。这时郑新书已成了孟居一方有名的武术名家。

郑新书老先生没有止步,除自己苦练武功外,开始授徒。自己省吃俭用却自掏腰包购置、自造一套武术器械,在本村办了第一个槌场(业余武术馆)。农闲时全天传授练功,农忙时夜间练习,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三年时间培养出高阁、郑振良、郑书贵等十几名武术精英。当时他带领十几名徒弟在庆祖、还城、张砦等地串场,磋商武功,在与兄弟槌场比武时未吃过败仗,在本村、邻村古会时总到场亮武,比武也往往获胜。这样以来郑新书的名号震动乡里,十里八村,三二十里一说郑新书,都知道是著名的武师,慕名求教者、磋商武术者、有意挑衅者络绎不绝,曾几次和挑衅者比武均大获全胜。第一代出师之后又招收了郑大顺、郑心合、郑心廷、郑国干等二十多名第二代徒弟,后来他们都成了有名的武师,成了郑老先生的得利助手。这时老先生的武功更精,套路更多。他采取能者为师的方法,在他的指导下,让第一代徒弟教第二代徒弟,如此类推,几十年来他授徒八代二百多人。除在本村授徒外还被邻村的刘海、黄砦、康庄等村请去办夜间槌场。他的徒弟郑五群、郑心合、郑金长又在本街(东楼街)办槌场,武术在全孟居开花,人常说喝了孟居的水,就会扭两个滚(会两手)。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第三代徒弟在他的大徒弟高书建、郑庆印的率领下十几人于1946年外出卖艺,长达三月之久,曾到山东的东明、菏泽,河南的开封、兰考及路过的乡镇卖艺演出,颇受好评。他的第三代大徒弟高书建家住滑县,出师后在滑县白道口办武术馆,传授几代徒弟直到寿终。高书建在滑县的名气很高,一说高书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传说高书建打遍滑县无敌手。

后来孟居的业余武术馆受到县里重视,县政府每次召开有关民间文艺的会议,总让孟居槌场派代表参加,有时县里举办元宵节庆祝活动,会特邀孟居武术馆全体人员前往亮武。

武术宗师

郑新书老先生的武功内容丰富、技术精湛且武德高尚。他从不以武欺人,就是别人欺她也是一笑了之。他总是谆谆教导徒弟,不准以强欺弱,不准若是生非。我们练武一为强国,二为强身,要学习义和拳以武报效国家的精神。他的徒弟可谓桃李满天下,可无一人凭武功伤及他人,可为国出力者大有人在;应征入伍保卫首长者有之;留在部队转干者有之;外出打工在单位当保卫者有之;给企业家大老板当保镖者有之;自己办武术馆授徒者有之、、、、、、总之他的徒弟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没有辜负他老人的教导,贡献者自己的特有才华。

老人虽已去世几十年,可孟居的武术馆没有衰退,武功没有丢弃且更加丰富更加精湛。现由他的徒弟、子孙主办着武术馆,继承了老人遗愿,立志把武术馆办的更好,武功更精,套路更全,为振兴中华、齐奔小康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以慰老人在天之灵,以报社会的支持、今人的厚望。

郑新书

更新日期: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