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莱瑟姆

简介:马克·莱瑟姆,澳大利亚工党前领袖。父亲在他19岁时去世,身为长子的他一面继续学业一面打工,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莱瑟姆中学毕业后加入工党,后上了悉尼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1982年获得荣誉学士学位。1987年当选悉尼郊区的利物浦市政厅议员,1991到1994年担任该市市长,1994年1月在补缺选举中赢得韦里瓦选区的联邦下院议员席位,2001年11月成为影子内阁成员。2003年12月2日,工党举行议会党团选举,莱瑟姆以2票的微弱优势,击败工党前领袖金·比兹利,当选工党领袖,成为澳政坛上最引人瞩目的明星。
[展开]

马克·莱瑟姆的个人经历

人物介绍

  马克·莱瑟姆(Mark Latham),澳大利亚工党前领袖。1961年2月28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最大城市悉尼,在一个叫绿谷的穷人区长大。父亲在他19岁时去世,身为长子的他一面继续学业,一面打工,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莱瑟姆中学毕业后加入工党,后上了悉尼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他于1982年获得荣誉学士学位。

  他在1987年当选悉尼郊区的利物浦市政厅议员,并从1991到1994年担任该市市长,1994年1月在补缺选举中赢得韦里瓦选区的联邦下院议员席位,2001年11月成为影子内阁成员。2003年12月2日,工党举行议会党团选举,莱瑟姆以2票的微弱优势,击败工党前领袖金·比兹利,当选工党领袖,成为澳政坛上最引人瞩目的明星。

  莱瑟姆与妻子简耐恩·莱西育有两个儿子。

政治主张

  在经济政策上,他重视市场经济,接受竞争、私有化和改革福利制度;同时强调“资本主义的民主化”,主张给广大人民以发展的机会。他还提出了“新政治”思想,认为新政治的本质是讲价值,即讲社会、人文关系和参与的价值。

  莱瑟姆的外交政策有3个支柱,即联合国和多边组织、澳美联盟、亚洲和周边国家。他主张澳大利亚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应该在联盟条款的框架下实行自立,捍卫自己的利益,不能盲从美国的政策。他一直坚持如果工党在大选中获胜,将于圣诞节前将澳驻伊拉克的军队撤回。

马克·莱瑟姆

退出政坛

  2005年1月18日,澳大利亚工党领导人马克·莱瑟姆宣布因健康原因退出政坛。

  莱瑟姆2004年12月底由于胰腺炎复发已经休假。2004年8月,他曾在大选冲刺阶段因病住院。在10月9日进行的大选中,他败给总理霍华德。

  他在1月18日发表的声明中指出,他决定不再担任工党领袖,同时不再代表悉尼担任澳大利亚下院议员。“我应当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退出政治,寻求正常的生活。”他表示,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允许自己继续面对政治生活的压力。

人物评价

  出身平民的莱瑟姆说话直率,语言平俗,俚语时而脱口而出,有时容易发火。但舆论认为性格鲜明、敢作敢为的他更容易与平民交往,与贵族出身的霍华德相比,莱瑟姆的亲民形象很能吸引普通家庭的选票。

  澳大利亚麦夸里银行的战略家里查德·吉布斯认为,在财政政策方面,莱瑟姆不会是个打砸抢主义者,但他将把注意力集中在住房和社会福利等方面,而外交和国防将放在其后。在外交政策方面,莱瑟姆曾经批评美国总统布什是个“危险”的人。

更新日期: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