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先初

简介:戚先初同志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看护员、保卫局员、旅特派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空军军政治部主任、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张店战役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邯郸、张家口、鲁西南、淮海和渡江战役,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为空军后勤建设和部队政治工作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戚先初同志因病于1991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展开]

戚先初的个人经历

个人简历

        戚先初是金寨县人,1918年出生。

       1931年参加安徽独立团,后编入红25军73师,任223团副排长。先后参加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至五次反“围剿”和长征。

       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任红15军团保卫局科员、73师直属队特派员。抗日战争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77团营特派员、团政治处保卫股长。

       1940年任18集团军巡视团团员。

戚先初

       1942年任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

       1945年任7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所部改编为冀鲁豫野战军1纵1旅1团。

       1946年参加张家口战斗后,改属晋冀鲁豫军区,南下濮阳阻击国民党新5军。

       1947年参加豫北战役和运城、六营集、羊山战斗。挺进大别山后,在桐柏山与敌周旋。

       1948年参加郑州、开封、淮海战役。  

       1949年任16军48师副政委、军随营学校副政委,参加渡江战役。

       1951年后任16军干部部部长、186师政委、高炮101师政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1959年后任空2军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勤部政委。

       1966年任空军后勤部副政委。  

       1964年晋为少将。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主要功绩

      参加鄂豫皖边区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随红二十五军长征到鄂豫陕边区,多次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与敌激战数十次,每次战斗,戚先初都冲锋在前,勇猛作战,曾两次负伤都不下线1935年10月25日,在榆林桥战斗中,戚先初担任主攻的二二三团突击排排长,率部迅速突破敌人的防御,进入榆林桥镇,展开逐窑逐屋争夺战,为后续部打开通道,战斗中他再次负伤,战后,他光荣入党。

      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平型关大战、张店战役,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参加了一系列反“扫荡”反“蚕食”反“治安强化运动”的斗争。

      在担任保卫工作期间,每到一地,他都及时深入群众,调查社情,了解敌情,不怕艰苦,不畏凶险,圆满地完成了政治保卫工作和除奸任务,保证了部队和群众的安全。

      1945年10月,冀鲁豫军区主力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一纵队,戚先初任一纵一旅第一团政委,在10月20日至11月2日的邯郸城战役中,一旅率先投入战斗,并在邯郸城东南的屯庄,崔曲村至小堤一线顽强阻击敌四十军的北犯,两天内打退敌军十多次冲锋,胜利完成钳制敌人于预定战场和掩护主力集结的任务。28日起,我军向被围之敌发起总攻,戚先初率一团突破敌人的核心阵地,歼敌一部,并于11月1日夜突入敌十一战区长官部,打乱敌指挥系统,为围歼溃逃之敌创造了更好条件。随后,戚先初等率部转战平汉路,挺进冀热辽、察哈尔、激战集宁、张家口;南下回师冀鲁豫后,又先后参加巨金战役、战略性出击陇海路的豫皖边战役,在1947年7月的鲁西南战役中,一团担任前锋夜渡黄河突破天险后直扑郓城守敌,歼敌1.5万余人,取得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一次歼敌两个旅先例。接着,一团急行军南下,率先抢占六营集一带阵地,顽强阻击北援之敌整编第三十二、七十师的进攻,保证了一纵四个阵地,顽强阻击北援之敌整编第三十二师的进攻,保证了一纵四个旅在六营集作战,歼敌军两个师部及三个半旅共2万余人,其中一团歼敌3000多人,受到军区和纵队首长的表彰。战后,在半个月的休整期间,戚先初加紧部队政治工作,加强形势、政策教育,随后参加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10月初,艰苦转战两个月的一团,又向长江北岸出击,攻占团风、广济等地,并于10月23日开始分散在广济各地,准备在一周内筹备全团2700多人的棉衣。但此时,全部美械装备,以擅长攻击著称的敌整编第四十师,正企图乘我军分散之机,由浠水向广济急进,该敌几个月来,一直跟踪一纵,寻求与一纵主力决战。刘、邓首长决心于运动中熬垮该敌。25日晚,一团接到紧急命令,要求迅速收拢部队急行军赶向蕲春县高山铺一带。戚先初和团长当即决定:各营迅速集结,将收集到手的布匹、棉花分给指战员背带,连夜行动,集合一个营就先走一个营,以战斗姿态兼程前进。26日中午,一团以一个营攻占界岭,戚先初率两个营占领洪武脑岭、洪武脑山的各个制高点,控制咽喉要道,并在夜间打退敌人的多次疯狂反扑,将敌人阻止在高山铺至界岭,洪武脑山之间,利用有利地形围歼敌人起到关键作用。激战至27日午后,一纵、六纵在兄弟部队策应下,全歼被围之敌1.26万余人,取得了南下以来在外线作战的空前大捷,为我军取得大别山斗争胜利打下基础。

       高山铺战役后,戚先初又动员部队克服因难,用树枝、竹条制弓弹棉花,用草灰、黄泥、锅底灰等将布匹染色,互帮互学,自己裁剪、缝制棉衣,同时筹集粮食,整顿部队,加紧群众工作和解放区的建设。随后,他率部队转入淮西地区,开展根据地建设,先后参加宛西战役,确山战役,豫东战役,郑州战役和淮海战役,并带领指战员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政训练。

       1949年2月,戚先初任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六军四十八师副政委,参加渡江战役后,转战皖浙闽赣边。8月,任十六军随营学校副政委,11月率随营学校师千余人协同第十军一部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城。12月,二野军政大学(刘伯承兼校长和政委)五分校第一总队在遵义成立,戚先初任总队政委和党委书记,一总队下属两个新招的学生大队,三个调学的工农干部大队(都是班排连级基层干部和战斗英雄),两个改造旧军官的教导团,他主持制订军政训练计划,规程和方案,使总队继承抗日军政大学的光荣传统,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校训,号召大唱革命歌曲,开展体育活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他既是教育行政领导,又是主要授课老师。学员们反映;他讲的传统课非常生动,深刻,透彻、好懂,好记。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总队全本干部、教员、学员都严格遵守教学管理和作息制度,既学军事,又学政治,既学文化知识,又改造思想,提高能力,生活紧张而有节奏,每周都安排时间参加劳动。因而,全校上下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蔚然成风;军大校风风靡全城,表现出时代的新风尚,教学训练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成效卓著。

       1950年春,反动政客史肇州在凤冈,德江、思南一带纠合匪徒数千人,到处杀人放火,反动气焰十分嚣张,为了剿灭黔东匪众,上级指派戚先初兼任中共凤冈县委书记,率领由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的两个工作组、一总队文化营和教导一团的全体干部学员,共1700多人到凤岗执行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的“五大任务”。当时,在西南的人民解放军有60万,而起义、投诚和被俘的国民队有90万人,改造训练旧军队的任务非常艰巨,已有不少旧军人和旧乡保武装反水为匪。在这种情况下,一总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更为严峻。戚先初主张一面加强教育、改造、管理旧军队,一面让旧军政人员在斗争实际中接受教育、锻炼和考验。他果敢、大胆地带领教导一团参加教学工作,找学员谈心,与干部、学员一起劳动或开展文体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几十年后,无论是教导团的干部、学员,还是学员队、干部队的学员聚集到一起,无不称道深受戚政委人格魅力的影响。他们在回忆录中写道:“他英气勃勃,不怒而威“,他“外表极为严肃,令人敬而远之,但他却是一个平易近人,态度温和的领导者。”他的军事素质,政治理论、哲学知识都很丰富,作起报告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语言既幽默多趣,又大众化。使人听得入神。在他的组织下,凤冈县既完成了清匪反霸,筹粮筹款,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等项任务,又教育、锻炼了这一批学员和工作组员,也改造了大批旧军政人员。

       1951年,戚先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十六军干部部长,十六军一八六师政委,防空军高炮101师政委等职。1955年参加东北军区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学习。他忍着弹片留在身上不时发作的痛楚,全神贯注地听讲,孜孜不倦地勤学苦练,该校教员贺新民在《军事教育家的风度》一文中说;“我万万没有想到,在军大学习军事、政治理论时的老师,现在补习文化成了我的学生。但我从戚政委的学习精神中感到,不管是当教师还是当学生,都显现出一位政治家或者说一位军事家的风范,在我们教学人员中,都认为他不愧为一个优秀的军事教育家。”

      1966年任空军后勤部政委兼修建部政委,先后为防空军的组建和空军后勤工攻建设,做出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进行了抵制和斗争。 

更新日期:2024-04-29